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誰在誤導美國

2024-04-24
韓立群.jpg

4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時,特彆強調了中美關係中的戰略認知問題。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來的幾年裡,美國的對華戰略認知誤差是導致中美關係陷入困境的一個關鍵原因,甚至可以說是首要原因。美國有過很多出色的對外大戰略,但也不是沒有因為認知誤差而導致的敗筆。從目前看,誤導美國對華戰略認知的因素至少有五個:

首當其衝的是意識形態。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已經落入意識形態陷阱難以自拔,以市場問題為例,4月4日美國財長耶倫開啟訪華,她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沒有真正按照市場方式行事,這種觀點在美國很普遍,經常被作為對華經貿限制政策的依據。但是,美國政治家口中的市場早已不是真正意義的市場,而是由壟斷資本主導的市場,所謂中國沒有按市場方式行事,背後所指是中國不允許資本特別是壟斷資本的肆意妄為,進而妨礙資本收割。在被資本常年馴化後,美國的政治家已經很難再跳出這樣的陷阱了,他們以為自己維護的是市場,實際上是在維護資本、破壞市場。

中文圖片V38.jpg
請點擊閱讀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

第二是對百年變局的誤判。美國戰略界經常反思,尼克松對華打開大門、允許中國發展壯大到足以威脅美國自身,是不是戰略失誤。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思,與美英戰略界對歷史發展的錯誤認知有很大關係。過去400多年來美英擺布地緣政治,取得了一系列所謂“歷史成就”,並帶來嚴重的“歷史自負”。包括基辛格在內的美英戰略家,一直以來都以復現地緣政治的歷史經典案例,影響歷史甚至創造歷史為傲。然而,當今世界變局“東升西降”是歷史大勢,其走向既不是由中美兩個國家決定,更不可能由某項戰略、某個人物所左右。美國要面對的是歷史大勢,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遏制中國也無法遏制變局之勢。尼克松打開大門,看似創造歷史,實則是把握機遇、順勢而為。

第三是對美國前途的不自信。從鐵幕落下到蘇聯解體,美國始終警惕來自蘇聯的威脅,但很少擔心後者能取代自己,甚至篤信蘇聯一定會完蛋。這源於美國對自身政治制度和經濟實力的自信,這種自信在冷戰結束後達到了頂峰。“911”的發生、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歐盟經濟實力的擴大,特別是2008年後連續發生的金融動蕩,開始逐漸侵蝕美國的自信。奧巴馬喊出了“改變”的口號,特朗普則更直白說要復興美國。一個不自信的美國,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時,很容易被主觀認知甚至是恐懼所左右,產生戰略誤判。

第四是受到盟友夥伴的牽制。美國對外政策中有相當成分受盟友夥伴或地區國家牽制,未必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對此,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很清醒,唯獨涉及到中國問題就糊塗了。美國極力防範自己被捲入俄烏和巴以兩場衝突,為維護自身利益無視盟友夥伴的呼籲,卻在中國的周邊不斷“玩火”,隨時響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訴求,越來越深度介入和干預亞太地區內事務。而一些國家和地區則利用美國既要遏壓中國、又要穩控局勢的複雜心態,給中美關係人為製造新的麻煩並從中漁利,並影響着美國的對華決策。

第五是美國政治制度中的內在矛盾。美國政治花樣繁多,白宮、部門、國會各有各的行事風格。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把留有迴旋餘地作為基本原則,一般不會把話說絕。行政部門不管總統如何表態,把撇清責任作為首要原則,行事風格僵硬。國會反映的是最真實的美國,在遏華、反華上往往壞話說盡、壞事做絕,給總統和行政部門製造很大壓力。這“三套規則”相互摻雜、相互影響,導致美國的對外關係很不穩定、很不確定,經常會因為幾件小事影響大局,並攪亂、打散美國的對外戰略認知。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由“氣球事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除了以上五個方面,諸如社會變遷等因素也在影響着美國的對華戰略認知,其中有些新現象,但更多是美國政治中的頑瘴痼疾。要實現中美戰略穩定,美國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推動對華戰略設計和政策執行走上正途,確保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