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小島國在全球海上博弈中佔有重要地位

2024-03-12
640.jpg

印度與馬爾代夫的爭端,表明海上小國的變化能夠對正在出現的全球海上博弈產生影響。地區大國展開激烈競爭,為小國提供了與大國鄰國重新談判討論雙邊關係的機會,也為它們擴大自主權和擴大外交格局創造了空間。新的合作夥伴在崛起,使得它們得以重新考慮自己在地緣政治競爭里處於怎樣的地位,並且利用其戰略位置,從相互博弈的國家那裡獲得儘可能多的讓步。它們不想淪為棋盤上的棋子,於是更多地發揮自主性,來探索變數日益增強的未來。在小島國內部,大國間的分歧讓政客得以展示他們的“獨立”和“民族主義”資歷,以贏得選票或者捍衛某些外交政策。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對它來說,重要的能源和商業通道至關重要。它已經發展出一支走向遠洋的海軍——就艦隊規模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當然,它也尋求進入全球重要海上航道的周邊國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提供豐厚的刺激措施,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旅遊、貿易還是能力建設。結果,其在印太地區的足跡不斷擴大,增加了其他地區大國的擔憂。爭奪准入權——要麼是獲得港口使用權,要麼是阻止其他國家獲得使用權,已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特徵,突顯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小國能夠產生大影響。馬爾代夫陸地面積不到300平方公里,但海域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該國99%以上的領土都是水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陸地面積僅有 700 平方公里,但國土散布在超過 260 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這些地勢低洼的環礁國家為大國競爭提供了舞台;如果這些島國的領導人能夠正確行事,大國競爭反而對國民來說是好事。馬爾代夫新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以“印度出局”作為競選綱領,呼籲結束印度的軍事存在,認為這損害了馬爾代夫的主權。他最終獲得選舉。他還打破傳統,沒有將印度德里作為上任後的首個外交訪問目的地——他首先訪問安卡拉,然後飛往迪拜和北京。此舉在這個只有50萬人口的小國造成了巨大轟動。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是唯一與美國簽訂《自由聯繫協定》並與北京建立官方關係的國家。另外兩個國家——帛琉和馬紹爾群島——與台北保持着外交關係。去年,太平洋中部的三個國家都與華盛頓續簽了《自由聯繫協定》,向美國提供為期 20 年的獨家軍事准入權,以換取慷慨的資金。但是,這些島嶼的領導人警告說,美國國會如果推遲批准該協議,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可能“趁虛而入”。台灣選舉結束兩天後,北京就與瑙魯復交。2022年,中國與所羅門群島達成了一項安全協議,預示着該國可能向中國海軍提供准入權。外界預計,中國將繼續尋找機會,擴大在這片藍色大陸的影響力和戰略立足點。

這些島國受到的關注是前所未有的,因為它們正成為敵對大國爭奪地緣戰略地位的前線。此外, 2020年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中國仍然在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開設新的大使館。去年,為了抗衡中國,美國在時隔30年後重啟所羅門群島的大使館,時隔27年後重啟塞舌爾大使館,此外,擴建了在毛里裘斯的外交設施,在馬爾代夫和湯加設立了大使館,並計劃在庫克群島、紐埃和瓦努阿圖設立使團。現在,偏遠的印太島國應該把這些大國新近投來的關注轉化為經濟上的財富,或者促使工業經濟國家做出更堅定的氣候變化承諾。這些熱帶群島的公眾輿論和領導人變化值得關注,因為它們可能決定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走向。

其次,傳統大國與小鄰國之間的關係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要贏得小鄰國的好感,大國必須更加關注這些國家的需求,不能以作為這些國家的長期捐資國或者合作夥伴而自滿。平淡無奇或者未兌現承諾,是偏遠的小島國忠誠度轉變的因素之一,因為它們面臨著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生存威脅。小國出現外交政策波動,不應被簡單地或居高臨下地認為是源於腐敗、精英掌握,或者某些精心設計的信息操縱。親印度、親中國、親美國或者相反內容的標籤都過於簡單化,這些標籤過於器重大國,否認了小國的自主權,並且忽視了小國內部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運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願望。從“印度優先”到“印度出局”,這種轉變既不是一瞬間的事,也不是政治家的一時興起。“印度出局”並不一定意味着“中國進入”。例如,馬爾代夫正主動接觸土耳其和富裕的海灣國家。向多個國家提供准入權,而不是排他性地只准某個國家進入,這種情況也並非聞所未聞。比如,吉布提向美國、法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和沙特阿拉伯提供軍事准入權。

然而,小島國長期依賴大國的庇護,要抓住時機可能需要思想上的突破,因為對得罪大國的擔憂可能讓它們壓力重重。

地緣政治格局日益動蕩,但帶來了一線希望,那就是小島國現在更願意討價還價。它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明白博弈中的大國可能沒有考慮到它們的最大利益,也知道只有它們才能規劃自己的未來。潮起潮落,沙子需要獨自與自然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