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通過積極「塑勢」構建平衡的中美日關係

2023-12-05
xi-sf.jpg

APEC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分別舉行了會晤,這是中美、中日首腦時隔一年進行的面對面會談。毫無疑問,兩次會晤對穩定中美和中日關係意義重大,但也有不少人擔憂峰會後中美、中日關係會再次惡化。

對中國來說,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對外雙邊關係,中日關係是最重要的鄰國關係之一。由於美日又是軍事同盟關係,如何建立和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的中美日三邊關係就相當重要。

從現在起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美關係面臨著穩定、改善的寶貴而又短暫的窗口期。明年秋天,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也將進行總裁選舉。筆者認為,儘管中美、中日關係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困難會繼續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甚至惡化的因素沒有消失,但通過積極“塑勢”,創造有利於中美、中日關係走向穩定和健康的大環境,讓中美日關係在大方向上不偏航,是有可能的。“塑勢”戰略思維不僅可以調動中美日關係內生的積極動能,更可以激活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外部動能,創造推動中美日關係朝健康化方向發展的大環境,並約束中美日關係中負面動能的發酵。

首先,雙邊層面“塑勢”的突破口在經貿領域。激活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可以為避免經濟脫鉤提供良好環境,重啟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則可以抑制對經濟安全保障邏輯的過度依賴。中美日關係中,經貿關係曾是“壓艙石”,但近年來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卻被美日認為是安全風險。重塑經貿關係是“壓艙石”的認知,重啟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為激發兩國深化國內經濟結構性改革提供外壓和動力。而中日舉行經濟高層對話,也有助於兩國在RCEP、CPTPP以及WTO改革等地區和全球經濟秩序問題上的討論。

第二,新一輪亞太經濟體一體化浪潮已經到來,地區層面的“塑勢”將為中美日關係的平衡和健康提供有利的地區外部環境。東亞地區合作在上世紀末興起,到21世紀頭10年通過建立東亞峰會機制達到高潮,但隨後由於中日、中美關係動蕩,合作進程減速。

如果說第一輪地區一體化高潮的最大特點是中國崛起,那麼已經到來的第二輪高潮則是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基礎設施上的互聯互通、雅加達-萬隆高鐵、中國-老撾鐵路等一些旗艦項目證明了這一點。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APEC峰會演講中說的那樣,“要建設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這是本地區國家的普遍願望。亞太地區一體化越是推進,中美日關係走偏走壞的動能越是受到約束。

美日是軍事同盟,然而過度的威懾邏輯會導致錯誤認知輪番升級,反而出現安全遞減效應。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不是軍事同盟的成果,而是以東盟為中心以對話為基礎的合作安全觀的產物。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既是對這一成功經驗的有機繼承,也是進一步的發展和飛躍。

第三,全球南方的群體性崛起是世界百年變局的重要特徵,中國的全球南方外交越成功,全球層面上的這種“塑勢”就越將建構中美日關係穩定和健康的有利大環境。今年3月,在中國成功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去年中國最高領導人參加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日益提高。

這對一向在中東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美國,以及與中東國家保持緊密關係的日本來說衝擊很大。但單純批評中國為了地緣政治利益介入中東,這類言論很難得到地區國家的認同,因為這些國家要走向現代化需要和平環境,而中國的良性介入受到歡迎。

金磚國家成立以來首次擴容,從5國擴容到11國,涵蓋了中東國家、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西方國家一些評論稱之為“反美俱樂部”,這是沒有看到發展中國家國際政治意識的大覺醒。“一帶一路”倡議受到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這讓西方一些力量的“債務陷阱”認知攻勢沒有可持續性。如果全球南方國家都在說中國的好,僅僅幾個西方國家說中國不好,這可持續嗎?

中美日關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峰會後抓住機遇窗口期,積極“塑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