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境 觀瀾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北約的空間願景

2023-07-22

7月11-12日,北約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峰會,其在11日公告中對此峰會的定位是“加強我們聯盟的一個里程碑”。

類似的定位北約也曾賦予去年的馬德里峰會,但有細微差別。馬德里峰會是“加強我們的聯盟和促進其轉型的一個里程碑”。於是觀之,在馬德里峰會,北約轉型上路;在維爾紐斯峰會,北約又大邁一步。

這大邁的一步,體現在哪裡?北約的三大核心任務“威懾和防禦、危機預防和管理、合作安全”沒有變化,對北約“防禦聯盟”“核聯盟”等的定位沒有變化,北約對安全環境的判斷——俄羅斯是“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威脅”、威脅是“全球性的和相互關聯的”沒有變化。變化,也許體現在空間上。

一是擴大。芬蘭、瑞典入約,將北約北部邊界拓展一大步。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自己的話說:“芬蘭入約,北約與俄羅斯的陸地邊界增加了一倍,而很快瑞典也將入約。這對歐洲安全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將樹起不間斷的屏障。”

二是充實。瑞典入約本受土耳其阻撓,土耳其在峰會前提出要價,希望以自己加入歐盟換取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雖未得到入盟保證,但歐洲大國今後勢必加強與土合作無疑。此外,歐盟與北約的關係也進一步緊密。公報明確提出,北約內的非歐盟國家“充分參與歐盟的防務努力至關重要”。

三是整飭。從峰會公報看,北約當務之急顯然是加強東部防禦。在俄烏衝突對北約集體後勤提出“更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壓實“歐洲最高統帥司令部責任區”雖是老生常談,但顯然在落實上將比以往雷厲風行。

四是願景。這實乃未來北約發展的關鍵,值得細說。

願景之一是烏克蘭,而這牽涉未來歐洲安全框架的性質及邊界。維爾紐斯峰會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美國願意在俄羅斯侵略戰爭結束後為烏克蘭提供一個類似於為以色列提供的保護。 換言之,希望烏克蘭暫緩入約,而代之以“以色列模式”。

烏方則希望看到入約時間表及明確途徑。11日的北約公報雖提出“北約-烏克蘭理事會”,但未孚烏方期待。之後G7前來“救場”,於12日峰會閉幕之際發表場邊聲明,表示將為烏克蘭提供聯合安全保障。

這是個折中。好的一面是歐洲沒有立馬變成“冷戰前沿”,因為如果烏克蘭現在入約,則意味着西方正式參與對俄戰爭。但壞的一面是今後歐洲“硬邊界”或不可避免,鐵幕將從冷戰期間的東西德挪到今後的烏克蘭。

至於峰會公報中大段提及的西巴爾幹、塞爾維亞-科索沃、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中東北非等,可視為配合歐洲安全架構硬邊界外移的輔助工作。

願景之二是印太,這涉及歐洲安全與印太安全的互動,涉及今後全球秩序的安排。

澳新日韓四國首腦二度參加北約峰會,峰會公報亦專有一段論及印太,指“印度-太平洋對北約很重要,因為該區域的事態發展可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的安全”。

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不喜北約走向印太。北約與日韓建立了“個別化夥伴計劃”(ITPP),但未寫入公報。同樣未寫入公報的,還有“北約將持續與日本商討在東京設辦事處”的相關段落。

為了將美國的心留在歐洲,歐洲國家不得不跟隨美國走向印太,但若真將戰略及軍事資源從歐洲移向印太,歐洲國家是不情願的。

空間與邊界是國際政治的核心內容。納粹“桂冠法學家”卡爾·施米特曾指出,美國將“門羅主義”從拉美擴至全球,建立霸權秩序。誰又知道北約空間的邊界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