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明昊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中美元首通話,從戰略層面管控兩國關係

2022-08-01
617.jpg

北京時間7月2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這是拜登上台以來,中美元首進行的第5次通話。此次通話持續2個多小時,根據中方發佈的新聞稿,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以及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率溝通和交流”。白宮方面發佈的新聞稿也稱,這次通話旨在保持和深化美中“溝通管道”,從而為雙方負責任地管理分歧以及在利益重合的領域展開合作創造條件。

應看到,近年持續緊張的中美關係,目前面臨新的“高度承壓時刻”,這使得中美兩國元首的戰略互動更具緊迫性。一是俄烏衝突後全球經濟、政治和安全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動蕩和變革兩種趨勢持續演進,發展和安全兩大赤字不斷凸顯。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都期待中美兩國發揮引領作用,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促進全球發展繁榮。這是中美兩個大國職責所在。二是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的態勢未減反增,拜登政府試圖利用俄烏衝突等因素,進一步打造多區域、多層次的對華國際陣營,妄圖加大對中國的打壓和孤立。三是美國政客肆意操弄台灣問題,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甚至存在引發中美髮生軍事衝突的重大風險。

美國對華政策的錯誤,源自美國對華認知的誤判。美國戰略界在看待中美關係時完全被“競爭思維”所主導,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任由競爭淪為對抗。美國對中國政策意圖和長期前景的誤讀,導致對華認知方面出現“威脅膨脹”現象,即不斷誇大“中國威脅”、不同黨派競相塑造“中國威脅”、在全球範圍加大渲染“中國威脅”。正因此,習近平向拜登強調,從戰略競爭的視角看待和定義中美關係,把中國視為最主要對手和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對中美關係的誤判和中國發展的誤讀,會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產生誤導。

無疑,美國對中國展現的疑慮甚至是敵意,與美國自身的困境密切相關。換言之,在美國國內政治日益“極化”、黨派爭鬥更趨激烈、經濟和社會改革難以實質推進的背景下,美國需要把中國當作一個“有用的戰略競爭對手”,用以對外轉嫁矛盾、彌合國內裂痕。上台一年半時間,拜登政府的國內支持率已經低至39%左右,通脹高企、疫情反覆、俄烏衝突等內外挑戰交互影響,尤其是美國國內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越發升高,這些難題使得拜登政府的執政困境日益突出,並直接衝擊民主黨在今年將要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中的選情。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一味打壓中國,並不能解決美國自身面臨的困境。拜登政府在處理對華“貿易戰”方面的猶疑不決,或令美國經濟疲態進一步加劇。正如習近平所言,違背規律搞脫鉤斷鏈,無助於提振美國經濟,也將使世界經濟變得更加脆弱。

中方在此次元首通話中展現出大國應有的責任感,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中美兩國應該就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全球能源和糧食安全等重大問題保持溝通,助力世界儘快擺脫新冠疫情,走出經濟滯脹困局和衰退風險。對於如何應對烏克蘭危機等影響全球安全穩定的難題,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雙方要推動地區熱點問題“撤火降溫”,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台灣問題是此次中美元首通話的重點議題之一。近年,在美國不斷加大對華戰略競爭力度的背景下,台灣問題成為中美博弈焦點。美國方面肆意操弄“以台制華”策略,無端渲染台海局勢緊張論調,在台海地區增加軍事行動,對“台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使中美關係面臨重大風險。

面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一系列消極和危險做法,習近平在通話中強調,“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雙方的政治承諾,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勢力留下任何空間。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一以貫之的,堅決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

“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中方在此次元首對話中向美方發出了非常嚴厲的警告。針對美國眾議長佩洛西有意訪台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挑戰中方底線,必將遭到堅決反制,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完全由美方承擔。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則嚴正以告,中國軍隊絕不會坐視不管,必將採取強有力措施挫敗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的圖謀。在此次元首通話中,拜登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

總而言之,此次中美元首通話,對於從戰略層面管控中美關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應看到,在美國國內政治鬥爭激化等因素的影響下,美國各層面操弄“中國威脅”、對華打壓挑釁的做法仍不會停止,未來一個時期中美之間的較量仍將激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