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聶文娟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從美國-東盟峰會看中美競爭共存之道

2022-05-31
Nie.jpg
作為 2022 年 5 月 13 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的一部分,美國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在與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領導人的一次活動中發表講話。(路透社)

5月12日至13日,美國-東盟峰會時隔6年後在華盛頓召開。這次峰會對雙邊關係意義重大,拜登總統稱其標誌着美國和東盟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毋庸諱言,這次峰會背後具有強烈的大國競爭意涵。從峰會選擇的時機來看,歐洲俄烏衝突正在進行,美國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被歐洲的戰事所牽扯,但此次峰會顯示出美國對印太地區仍持有高度的戰略關注度。中美大國關係齟齬不斷,雙邊事務中舊的矛盾未緩解,又因俄烏衝突再添分歧。這次峰會對中國也“含沙射影”,中美競爭因素不言而喻。從這次峰會中很難看出中美哪一方將在東南亞地區的競爭中佔上風,不過有趣的是,這次峰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去觀察中美將如何在東南亞地區展開競爭。

經濟領域將成為中美在東南亞地區展開競爭的重點區域。美國-東盟峰會發表的《共同願景聲明》涉及8個議題領域、28條政策建議,其中疫情合作排在第一位,經濟聯繫緊隨其後,並提出了6條相關政策建議。此次峰會上,拜登總統宣布將向東南亞地區提供總額超過1.5 億美元的多項援助,也引起了各方的熱議。去年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上同樣對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格外重視,中方提出要在未來3年內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發展援助。

此外,拜登總統在5月底訪問韓日期間提出“印太經濟框架”,這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對美國不能加入CPTPP的替代措施,同時也是對中國在該地區經濟影響力日益增長的一種制衡或競爭。當然,在經濟領域,中美雙方潛在的分歧有很多,甚至競爭也會很激烈,但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雙方在此集中於低政治領域的經濟競爭,而非高政治領域的軍事安全競爭,相對而言具有一定的良性競爭色彩,不排除雙方的競爭互動將推動該地區經貿投資的進一步開放以及相關規則規範的不斷完善。

意識形態競爭並沒有主導中美在該地區的政治競爭話語體系。在美國的外交戰略中,民主是一項重要的外交原則和外交工具。在歐洲,美國以民主化和共同價值觀為標準,與西歐國家形成了堅定的戰略同盟體系。但是在東南亞地區,民主並沒有成為美國劃分敵友的重要標準。在美國-東盟峰會上,雙方提到了緬甸問題,但態度相對比較保守,對於東盟其他國家內部的民主人權問題,美國同樣沒有將其放大,使之阻礙相互關係的發展。在東南亞,美國沒有簡單以民主標準來定義朋友,自然也不能簡單地以民主標準來定義對手或敵人。在美國-東盟峰會發表的共同願景聲明中,不僅沒有直接點名中國,而且也沒有用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話語來形容中國。這也反映出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中,“民主”字眼的號召力相對有限,如果不是適得其反的話。當然,作為回應,中國對這次峰會的反映也相對較為溫和。

在東南亞地區,軍事安全競爭的有限性原則逐漸成為各方互動的主旋律。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安全競爭不是一種爭奪戰略空間的零和之爭,諸如俄烏衝突中所顯示的戰略空間困境,而是一種在特定空間內的競爭共存,這表現在共同願景聲明中對南海問題的框定方式上。美國和東盟國家表達了在南海區域進行海上合作的意願,但這種合作的目標顯然不是以零和方式解決領土領海爭議,而是對某些具體行為活動的預防。這更多地是一種為大國競爭劃定界限、制定規則的努力,體現了“生存且允許別人生存(live and let live)”的遊戲規則。同時,中方對這場峰會也同樣是“歡迎但有原則”的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明確表示,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只要是促進本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中方都歡迎。換言之,中國不反對甚至歡迎美國在該地區的積極存在,但反對零和博弈、集團對抗以及選邊站隊等加劇衝突的行為。

綜上,當中美兩個大國的競爭逐漸成為當今國際體系的重大特徵時,如何管控競爭、實現競爭下的共存是兩國都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在此意義上,東南亞地區成為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重要的試驗田,這次峰會也向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即重經濟競爭、輕意識形態、有限度的軍事安全競爭有望成為未來中美在競爭中共存的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