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上海公報》是中美更是國際關係的成功創新

2022-03-07

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這個文件是中美兩國結束敵對走向關係正常化的標誌,也是中美關係過去50年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

不少人認為,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是中美兩國為共同反蘇結成准同盟,改變了全球力量對比,進而深刻影響國際關係的20世紀地緣政治傑作。筆者認為,蘇聯當然是中美接近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們紀念《上海公報》如果僅僅聚焦這一點,則是對這個重要文件更廣大和重要意義的忽視。

首先,《上海公報》是美國接受中國和亞洲國家倡導的處理國家關係基本規範的首次成功,為國際關係朝着民主化方向邁進做出了歷史性貢獻。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美國以意識形態為主要框架看待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際關係,結果亞洲發生的不是冷戰而是熱戰。50年代,美國和中國在朝鮮半島兵戎相見,60年代中後期美國又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沼,不僅給亞洲民眾造成極大傷害,也讓美國經濟衰退,社會分裂。

正如1967年10月尼克松總統在《外交》撰文所說的那樣,“越南戰爭佔領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對亞洲的認知出現了扭曲”。尼克松以隱晦方式指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即戰後美國亞洲政策高度意識形態化,才導致它最終陷入戰爭泥潭不能自拔。

上海公報》中明確寫入“兩國社會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質的區別。但是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意味着美國接受了中國等亞洲國家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國際關係走出意識形態桎梏做出了巨大的“解放思想”的貢獻。

 

 

 

第二,《上海公報》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實現了中美化敵為友,在推動各國的國際政治大覺醒進程中起到巨大的引領和鼓舞作用。例如對越南,美國的認識基礎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理論,即印支半島一個國家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整個地區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向共產主義,因此它必須介入越南戰爭。

上海公報》開篇就以較大篇幅開誠布公地分別列出中美兩國的分岐點,然後強調這些分歧不應影響雙方發展正常關係。《公報》表明,通過相互尊重,以外交方式,是能夠管控國家關係風險,實現國際關係穩定和發展的。中美關係解凍意味着美國放棄了原有的“多米諾骨牌”理論,回歸到理性主義,而這種變化對很多國家起到了引領和鼓舞作用。 

 

第三,《上海公報》為通過外交實踐實現國際關係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是求同存異和高度務實的有機結合。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對台問題的“一中原則”共識上。《上海公報》沒有解決台灣問題,即使在中美進行建交談判的時候,在對台問題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但正因為《上海公報》達成“一中原則”,讓雙方能夠存小異而在1979年正式建交。如果一定要在完全解決台灣問題後中美再建交,那麼我們就不可能看到過去幾十年中美關係的巨大發展。實際上,後來中國在處理領土爭端時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等新思路,與《上海公報》所體現的求同存異和高度務實是一脈相承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公報》也是外交史上的一個創舉。

 

上海公報》的意義不僅在於奠定了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更是國際關係理念規範和外交實踐的成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