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解讀中共六中全會的多重意義

2021-11-30

2021年11月8-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黨成立以來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本次會議及其通過的歷史性決議將對中國、世界、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產生重大影響,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逆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奮鬥的主題。本次會議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歷史經驗,為的是從中看清楚過去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密碼”。這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從政策層面來講,全會的召開及其歷史決議的通過保證了中國內政外交國防等各方面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與可預見性。從近中期來說,要落實“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各項政策議程;從中長期來看,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九屆六中全會從領導核心、理論體系等方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提供了堅強保障。

第二,中國將更有能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中國傳統文化也強調“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思想。一方面,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原則,主要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來發展自己,對外不輸出貧窮、不輸出動蕩、不輸出革命、不輸出矛盾,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另一方面,隨着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也將更有能力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更多貢獻。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第三,中國的發展壯大體現了現代化道路與政治文明的多樣性特徵。中國立足於自身國情,同時借鑒世界各國 發展的優秀文明成果,找到了一條既符合中國實際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現代化路徑,極大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巨大成功。中國的實踐表明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世界上沒有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現代化道路。從此,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有了更多的路徑選擇與模式借鑒。

第四,中國發展將進一步推進國際格局朝着多元平衡的方向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代表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這些後發國家的迅速發展正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權力分配的舊格局,同時塑造着一個多力量中心的新格局。從發展特徵上看,國際格局將從西方中心轉向多元平衡,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與代表性將逐步增加,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趨勢將更為強勁,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

第五,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已經並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國與世界之間相互聯繫、互相影響的關係將進一步增強,特別是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將更加突出。近現代以來的世界體系是以歐美等西方國家為核心的,因而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中國與歐美等西方國家關係的變化。面向未來,中西方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如何長期和平共處,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之間的關係將成為這一時代命題的集中反映。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國際社會期待這道必答題能夠找到令各方滿意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