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 劉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東南亞政策令地區國家失望

2021-07-16

拜登當選後,很多東南亞國家人士期待拜登的東南亞政策是“奧巴馬升級版”,可大半年過去了,他們等來的卻是“特朗普升級版”。東南亞各國對拜登執政後的美國政策走向有很多盤算和預演,但它們可能沒想到的是,美國徑直把東南亞甩到了一邊。

拜登和哈里斯執政5個多月來未與任何一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會面或通話,即使考慮疫情因素在內,這尷尬的記錄已足令東南亞國家寒心。相比之下,雖然特朗普執政百日內也未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會面或通話,但他在上任後不久就派副總統彭斯訪問東南亞。美國對與東南亞國家交往的漠視,還體現在被迫取消的美國-東盟外長視頻會上。國務卿布林肯竟然打算在自愛爾蘭飛往以色列的紅眼航班上出席視頻會。據報道,布林肯因“技術故障”始終沒有露面,把東南亞十國外長晾在屏幕前。

似乎是為了安撫東南亞國家,美國派出副國務卿謝爾曼訪問印尼、柬埔寨和泰國。她在訪問期間空談價值觀,兜售“印太戰略”,挑撥三國與中國的關係,“完美”體現了拜登“畫大餅式”外交風格。東南亞國家看得很清楚,謝爾曼只帶了嘴,兩手空空如也,既沒有新項目,也沒有具體舉措,更沒有合作設想。難怪美國-東南亞商務委員會領導人亞歷山大·費爾德曼說,他同意東南亞國家人士的意見,美國沒有給東南亞“足夠的愛”。更有甚者,連僑居東南亞的美國公民都似乎被“遺忘”。在泰國的美國僑民上書謝爾曼,希望美國儘快為美僑提供疫苗。

比避談實際投入更為現實的是,美國仍在明裡暗裡威逼東南亞國家選邊站隊,強迫東南亞國家接受美國版本的“印太戰略”,加入美國構築的“反華小圈子”。東南亞國家不僅很難接受美國的霸道外交,更敏感察覺到追隨美國的巨大危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表示,“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

在與中國對抗的狂熱心態驅動下,美國已失去了好好經營東南亞的耐心和意願。拜登政府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歐洲、中東等易“出成績”的地緣政治板塊,近乎放棄需要深耕細作的東南亞。

即使不與歐洲和中東比,東南亞國家在美國的“印太”布局中也沒佔據重要地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頭等要務是逐步鞏固“四邊安全機制”(QUAD),逐步消融東盟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以便主導區域秩序調整的方向和力度。拜登上任後急不可待地召開QUAD線上峰會,約定年內舉行線下峰會。對美國來說,QUAD是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最有效抓手,東盟看重的協調、相互制衡和不干涉內政等原則與美國的需求相去甚遠。儘管美國多次重申東盟是“印太”區域的核心,要尊重東盟中心地位,但在東南亞國家看來,美國的實際舉動表明它在繞開東盟另起爐灶,並將東盟中心地位框定在美國版本的“印太戰略”之下。

相較而言,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態度真誠得多。中國不僅承諾堅定支持東盟中心地位,還頂住所謂“疫苗外交”的無理批評,加緊向東南亞國家送去急需的疫苗和醫療物資。中國和東南亞各國作為近鄰,在經貿發展、疫情防控、反恐安全、次區域合作等方面都有着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前景。中國和東盟正在圍繞構建健康、數字、綠色絲綢之路運籌新的合作增長點,打造更為牢固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一直是開放和包容的,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排斥第三方。任何國家如果想在東南亞同中國公平公正地開展良性競爭,就應該如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所說的,“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