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百年變局開啟新征程

2021-03-01
何亞飛.gif

歷史的大江大河穿過2020年的激流險灘,2021年依然波濤洶湧,奔騰向前。百年變局進入加速期,各種全球性難題交叉疊加,給人類帶來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

百年變局新特徵表現在三個全面深刻變化:一是世界力量平衡的深刻變化,主要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的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上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國內矛盾惡化、力量相對下降,導致地緣政治衝突升溫,文明隔閡加深;二是以軍事衝突、戰爭和武力解決為主要手段的傳統安全威脅與氣候變化、傳染病跨境流行、能源和糧食危機等為特點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疊加,構成空前的全球性挑戰;三是科學技術革命進入新的飛躍階段,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衝擊前所未見,已經並將繼續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一個全新的世界初露端倪,出現在地平線上。

第一,全球地緣政治環境會持續深刻變化,更加複雜敏感,全球力量平衡和世界格局變化會繼續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中國的發展壯大不可阻擋。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內部問題積累已久,特別是貧富差距擴大導致不平等現象嚴重,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惡化,身份政治裹挾政治運作,國內國際都有些“力不從心”。這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它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並正在深刻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

新數據表明,中國去年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很有希望跨過中等收入的陷阱。去年世界經濟整體衰退,而中國是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外貿易也在逆勢增長。

2020年中國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復工復產,都表現突出,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治制度的動員執行能力,也凸顯了人民的凝聚力和以國家集體為先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這與美國西方在制度、理念上完全不同,結果也不同,自然在各國引起深入思考。這些年中國在氣候變化、減貧扶貧、推廣新能源、改革經濟發展模式、堅持全球自由貿易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承諾和舉措,對人類應對全球挑戰做出了思想和實踐兩方面的貢獻。

中國深入參與國際事務和應對全球挑戰的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言權和影響力持續增長,這是不以美國西方的意志為轉移的。然而,對美國和西方來說,它們的壓力和戰略焦慮增大,往往從負面解讀中國力量的上升,擔心中國發展對其主導世界事務產生衝擊和影響。雖然美國和西方國家對華認知不乏正面認識中國發展有利於世界經濟和世界和平的聲音,但總的看,過度焦慮和戰略打壓在美國西方依然佔主流,目前對中國的戰略打壓方式和節奏可能有變,然而大方向難以逆轉。

同時,許多中小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明確表示不願意在中美衝突和對抗中選邊站隊,這說明當今世界在全球化推動下已經不是美國的世界,而是各國共同的世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會根本逆轉。這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對華遏制打壓是個牽制。

全球政治經濟走向最大的變數是美國。美國學者福山最近撰文指出,他在2014年描述的“美國政治衰退”這幾年愈演愈烈,美國政府仍然被強大的精英集團所控制,民主共和兩黨曾經的政策分歧已經升級為文化認同的分歧,這是一種無法調和的分歧。

拜登政府就職儀式華盛頓如臨大敵,變成了伊拉克式的軍事要塞,2萬多軍人嚴防死守,又不是外敵入侵,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社會嚴重分裂的現狀,分裂裂縫是沿着種族、人群、團體等文化認同的身份政治特徵展開的。大選投票給特朗普的7300萬選民及其代表的美國社會力量不會退出政治舞台。特朗普已經建立獨立於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愛國黨”,美國政治進一步複雜化。不要輕易地認為特朗普現象或者時代已經過去,美國政治的亂象並不起始於特朗普,也不會止於特朗普。現在看到的僅僅是亂象的開端,表明美國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無法調和。

美國國內政治混亂和無序的根源在於貧富差距的擴大導致不平等現象日趨嚴重,跟全球化進程有一定關係,跟美國政治經濟制度尤其是利益分配體系更是密切相關,精英集團這幾十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也難辭其咎。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兩者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工人收入和福利佔GDP比例逐年下滑,2000年以來下滑加劇。拜登希望增加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公司稅,政府政策有可能在資本與勞動之間向後者傾斜。這些政策並不能改變美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且能否落地還很難說。社會的不公平對內造成了百姓跟精英和政府的對立,對外就尋找替罪羊,歸咎於像中國這樣從全球化中獲益的國家。

第二,全球性挑戰的深刻變化加速,非傳統安全威脅集中爆發,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最為突出,與上述地緣政治的傳統安全威脅相互疊加,給人類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已經構成生存性危機。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的衝擊是歷史上罕見的,今年肯定還會繼續困擾各國,世界政治經濟民生遭到嚴重打擊,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今年將是病毒與疫苗賽跑的一年,是病毒變異得快還是疫苗覆蓋快。

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造成供應鏈斷裂,阻隔國際交往、人文交流。這是影響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歷史變化。氣候變化同樣將改變人類對生存環境和生產方式的看法。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已逐步成為指導各國經濟的主線。

在貧富國家之間的經濟鴻溝、數據鴻溝上,又增加了疫苗鴻溝、氣候鴻溝。說到底還是貧富差距問題,這其實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戰,沒有全球同舟共濟的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人類的共同命運就會遭到一次比一次更加嚴重的打擊。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的互聯互通,相互依存程度很高。生產需要資金、資源和市場,初級產品需要出口市場,兩者都需要強大的物流,缺一不可。世界已經緊緊的相互連接在一起。

就世界經濟而言,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去年世界貧困人口增加一倍,今年還會繼續增加。新冠疫情使很多服務業陷入停滯,很多行業基本被摧毀了。勞動力密集產業受新冠疫情和技術革命影響而迅速減少,供應鏈不斷挪動移位。世界經濟受到四個方面的打擊:經濟周期的影響、新冠疫情的打擊、技術革命的影響、地緣政治的衝擊,前景堪憂。

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給人們的教訓是,如今非傳統安全的威脅,譬如病毒疫情、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對人類的威脅十分嚴重。這些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地緣政治加劇、軍事衝突和戰爭等傳統的安全威脅此消彼長,甚至相互疊加,對人類構成了生存性的危機。以往的危機都發生在某一個領域,現在則是跨領域、跨境的綜合性危機。由於世界互聯互通,一旦危機發生就可以迅速傳導到全球各個角落,威脅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

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全球治理體系需要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緊密合作,中美關係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就在於此。2008年那種各國同舟共濟、團結合作的精神已經不復存在,要重新恢復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需要時間。

面對經濟衰退和新冠疫情泛濫,主要國家已經窮盡貨幣和財政政策,無限量的貨幣寬鬆、負利率政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這些不是免費午餐,總要付出代價。國際資金大進大出,美元指數大起大落,對中小國家和初級產品出口國家衝擊最大。現在巴西這樣的國家都陷入了政府破產的境地,金融風險可想而知。新的金融危機到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三,科學技術革命的深刻變化是歷史轉折的又一重要特徵,是推動世界經濟邁入新階段的巨大動力。技術革命往往伴隨着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對世界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衝擊巨大,已經並將繼續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面貌。

技術革命突飛猛進,創造了新世界,開闢了新天地。無論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自動化、生命科技,還是太空深海探索、新能源開發,都將徹底改變世界的面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這是新的工業革命,是顛覆性的變化,而且將持續相當長時間。

技術革命給世界帶來巨大財富和全新機遇的同時,也如同其他革命一樣,將帶來深刻的社會及其結構的變化。據國際組織估計,到2030年,現有工作崗的50%將被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機械人所替代,全球供應鏈會重新組合調整。這樣的技術革命過程對社會造成動蕩不可避免。各國還要面對新技術與資本結合產生嚴重壟斷並對國家和社會治理架構提出挑戰的問題。各國準備好了嗎?

百年變局的轉折期充滿風險和危機,大變局呼喚大智慧、大格局、大發展,需要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重新探索前行之道。大道至簡,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思考:

一是警惕陷入地緣政治的零和博弈陷阱,避免任何花樣翻新、名目繁多的冷戰或熱戰。大國競爭是正常的,需要有序、有底線、有規則,要把競爭關進籠子,尋求和平相處之道。

二是必須堅持經濟全球化,在改革世貿組織的基礎上堅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世界經濟步入知識經濟和數字經濟新階段,需要制定新規則,以適應技術革命和全球供應鏈變化。要推動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是要認真對待全球減貧扶貧努力,為消滅貧困、消弭南北鴻溝做出共同努力。發達國家要勇於擔當,把世界發展看作整體而不是少數國家的發展。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個好平台,中國自身消滅貧困的成就、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都是着眼於同樣的目標。

四是面對人類共同的生存危機,重新塑造“同舟共濟”精神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病毒肆虐、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風險重重、核不擴散體系崩潰、糧食能源危機四伏的今天,沒有比維護人類生存環境更加重要、更加緊迫的挑戰。全球治理體系碎片化和無政府的狀態不可持續。

百年變局充滿挑戰與機遇。相信各國有充分的智慧和意願,克服困難,積極開展對話與合作,為創造共同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