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從法國恐襲看中國的反恐經驗

2020-11-19
未標題-1.jpg

10月16日,法國巴黎一位中學歷史教師在街頭被恐怖分子以割喉的方式殘忍殺害。29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一所教堂再度遭到恐怖襲擊,造成三人遇難。同一天,阿維尼翁和里昂也發生未遂恐怖襲擊事件。面對此起彼伏的恐怖襲擊,馬克龍總統公開稱之為“伊斯蘭主義恐怖襲擊”,由此引發一些伊斯蘭國家民眾和領導人的強烈不滿。法國似乎正在上演塞繆爾·亨廷頓筆下的“文明衝突”。

法國族群矛盾和穆斯林移民問題由來已久,但近年國內族群矛盾不斷激化則與其“911”事件後追隨美國採取激進反恐政策有關。“911”事件後,法國政府迅速將其定義為一場“戰爭”,並派兵參加阿富汗戰爭。法國在積极參与國際反恐鬥爭的同時,嚴重低估乃至忽視了全球反恐戰爭所帶來的恐怖報復成本、恐怖活動的“示範效應”以及法國和歐盟自身的“反恐窪地”。面對國內近8%的穆斯林人口,尤其是許多被邊緣化的社會群體,法國政府並未採取有效措施開展族群對話,改善國內少數族裔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而當前法國乃至歐洲恐怖活動的增多既有中東熱點衝突外溢因素,更與其參與全球反恐戰爭造成的國內族群矛盾激化、國際恐怖報復升級等密不可分。

中國也一直是恐怖活動的受害者,尤其是位於西部的新疆地區。只是長期以來,地方官員為吸引外部投資、營造族際和諧與社會穩定的印象,不願宣揚此類暴恐事件。據官方統計,從1990年到2016年底,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區製造了數千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無辜民眾和執法人員傷亡。一些宗教人士更利用中國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借宗教的掩護為所欲為、無法無天。一些人在宗教名義下奉行事實上的一夫多妻制,激進者甚至屢屢威脅並暗殺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宗教領袖。比如,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哈提甫阿榮汗·阿吉和大毛拉居瑪·伊塔爾就分別在1996年12月和2014年7月被恐怖分子殺害。

“911”事件後,中國政府加大了與國際社會的反恐合作,但中國始終將精力聚焦於國內治理層面。除了針對暴恐組織及其人員的直接軍事打擊,中國政府更重視“預防性反恐”,即通過社會經濟發展減少滋生恐怖主義的社會土壤。1997年,中國政府開始出台由經濟發達省市對口“援疆”的政策。此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醫生、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從中國沿海發達城市前往新疆輪換工作。據統計,2017-2019年,19個較發達省市投入的援疆資金達964億元。僅上海一地,每年用於援助新疆建設的資金就高達20多億元。2019年,新疆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340.6億元。其中來自中央政府的財政補助收入達3326.9億元。對這個以綠洲農業為主的邊疆省份而言,來自外部的強大援助正在有效改變其長期以來貧瘠、落後、閉塞的面貌。2014年至2019年,新疆地區社會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全疆近300萬人擺脫了長期貧困,貧困發生率從19.4%下降到1.24%。

遺憾的是,中國政府通過融合性發展進行反恐的努力並未引起國際社會的應有重視。一些西方媒體和觀察者熱衷於對中國新疆政策進行道德綁架,不少人甚至連“援疆”這個詞彙都非常陌生,更遑論理性、深入地觀察和評估這一政策。2009年以來,筆者幾乎每年都會到新疆地區進行調研或訪談,無論在街頭巷尾,還是在田間地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當地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由衷讚歎。當然,由於社會政治體制差異,中國以大規模“國內援助”來支持其境內少數民族地區的做法可能無法複製,但它卻代表一種值得關注的反恐思路。對於飽受恐怖活動困擾的法國來說,或許到了需要重新思考其反恐政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