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後疫情時代的地緣政治

2020-10-15
63db1c78bbaa99a26ef56ae9a5fad082.2-1-super.1.jpg

在未來到來之前,它都不會只有單一一種。對新冠疫情後的任何地緣政治展望,都必須要包括一系列可能出現的未來。我認為,2030年有五種未來可能出現,但顯然還可以有更多的想像。

全球化自由秩序的終結。美國二戰後建立的世界秩序創造了一個機構框架,使國際貿易和金融實現了引人矚目的自由化。早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這一秩序已經受到中國崛起和西方民主國家民粹勢力上升的挑戰。中國受益於該秩序,但隨着其戰略權重增加,中國越來越強調標準和規則制定的參與。美國抗拒,機構削弱,主權呼聲加大。美國目前仍置身世衛組織和巴黎氣候協議之外。新冠疫情削弱了美國的“系統管理員”地位,更助長了這一場景出現的可能性。

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的極權挑戰。大規模失業、不平等加劇、疫情帶來的經濟改變導致社會混亂,這些都成為極權政治的溫床。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化企業家希望利用民族主義的民粹主義撈取權力。本土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商品和人員的關稅及配額日增,移民和難民變成替罪羊。極權國家尋求鞏固在地區的利益範圍,各種干預增加了發生暴力衝突的危險。一些趨勢在2020年之前已經出現,但由於應對新冠疫情失敗,導致經濟復蘇前景黯淡,出現這一場景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由於中國控制住了疫情,它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差距出現戲劇性變化。中國經濟到2020年代中期將超過走下坡路的美國,而且它擴大了相對於印度和巴西等曾經的潛在競爭對手的領先地位。在與俄羅斯的外交聯姻中,中國日益成為位高的另一半。中國要求獲得與其日益增長的實力相匹配的尊重和敬意,這不足為奇。“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要用來影響鄰國,也要影響遠在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合作夥伴。在國際機構中投票反對中國的代價已經變得十分高昂,因為這會妨礙來自中國的援助或投資,也會妨礙進入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疫情使西方經濟相對於中國被削弱,中國政府和大企業將按照它們的喜好重塑機構,並制定標準。

一個綠色的國際日程。未來並不都是負面的。許多民主國家的輿論開始把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置於更高的優先地位。一些政府和公司正在重新組織,以應對此類問題。甚至在新冠疫情暴發前,人們就可以預見2030年的國際議程主要是國家對綠色問題的關注。疫情凸顯了人類與地球健康的關係,這將推動該議程被採納。

舉例來說,美國公眾注意到,7000億美元的國防支出並未阻止新冠肺炎殺死比1945年以來所有戰爭中死去的美國人還要多的美國人。在國內政治環境改變後,美國總統推出一個“新冠馬歇爾計劃”,讓窮國可以及時獲得疫苗,提高醫療保健系統的能力。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符合美國自身利益,也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對塑造之後幾十年的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領導力增強了美國的軟實力。到2030年,綠色日程成為良好的國內政治,將產生同樣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

基本保持不變。到2030年,新冠疫情帶給人們的不快,會像1930年人們眼裡的1918-20年大流感一樣,其長期地緣政治影響同樣也是有限的。先前的條件還存在,但與中國實力增長、西方國家內部民粹主義和兩極分化加劇以及出現更多極權政府相伴的,仍然會是某種程度的經濟全球化,人們也會日益意識到環境全球化的重要性,因為不得不承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解決此類問題。美國和中國儘力在疫情和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即使它們在南海和東海的航行限制等其他問題上仍然相互競爭。友誼是有限的,但對抗也受到控制。一些機構衰落了,另一些被修整,也有其他機構被創建起來。美國仍是最強的國家,但不再擁有過去那樣的影響力。

到2030年前後,前四種場景中的每一種都有大約1/10的可能性實現。換句話說,到2030年,當前疫情深刻改變地緣政治的可能性還不到一半。若干因素也許會改變這些可能性,比如,快速開發出可在國際上廣泛分發的有效、可靠、廉價的疫苗,將會增加延續以往的可能性,降低極權或中國場景的可能性。

但如果特朗普的連任削弱美國的盟友和國際機構,或者破壞了國內民主,出現一切照舊和綠色場景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另一方面,如果最初被疫情削弱的歐盟能圓滿分攤成員國應對疫情的成本,它就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角色,推動提高出現綠色場景的可能性。

也有可能出現其他的影響,疫情或許會讓美國國內醫療和教育不平等的現狀發生重要改變,並催生出更好的制度安排,為下一場疫情做好準備。對當前疫情的長期影響進行評估,並不是對未來的準確預測,而是權衡各種可能性和調整當前政策的一場演習。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Post-Pandemic Geopolitic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