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聯濤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肖耿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中國調整適應世界新秩序

2019-10-31
170.jpg

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軍民遊行慶祝建國70周年,展示這個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非凡進步。艱巨的挑戰還在前頭,但中國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資源都表明它完全可以應對這些挑戰。

中國的成就是不可否認的。過去40年,它實現了有史以來一個主要經濟體最快速的持續增長,使8.5億多人擺脫了貧困。隨着對基礎設施、科技、教育和衛生的投資不斷擴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升。

然而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年率只有6%,是1992年3月以來最低的。而且提高這一增速的希望不大,原因不只是全球經濟正在同步放緩。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其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到3%,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外部世界越來越拒絕交往。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戰讓人們相信,美國是把中國當成戰略競爭對手,而不是潛在的合作夥伴。美國的一些人主張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完全脫鉤,除非中國徹底改變它的政治制度、經濟和外交政策。

中國並非美國保護主義的唯一受害者,特朗普也把目標對準印度、歐盟和其他國家。所以,除了美國直截了當的敵意,中國還必須應對深刻的、不可預測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變化,這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對全球化的抵制,而正是全球化進程促成了中國的崛起。

為了應對這種反彈,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努力強調國際貿易與國際合作的好處。他們還重申自己的承諾,表示要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和對外開放。

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近期的一份報告所顯示的,中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中國佔全球商品貿易的11%,但只佔全球服務貿易的6%,這表明,更發達的服務業將會為中國提供增長機會。此外,外資在中國銀行、證券和債券市場的持股比例仍低於6%。雖然2018年中國的出境遊客達1.5億人次,但它接收的移民流入只佔全球的0.2%。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到2040年,中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交往的增多將給全球經濟帶來22萬億到37萬億美元的價值。中國尤其將受益於進口的增加(3萬億到6萬億美元)、服務業的開放(3萬億到5萬億美元)、金融市場全球化(5萬億美元到8萬億美元)、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而進行的合作(3萬億到6萬億美元)、技術和創新的流動(8萬億到12萬億美元)。

但這並不是說中國需要世界,至少,不像特朗普及其顧問們認為的那樣迫切。雖然開放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那些與中國接觸的國家的利益,但是最近的貿易戰也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彈性。

事實上,鑒於中國的規模,即使沒有外部參與,它也會有足夠的國內經濟競爭來繼續推動進步。很少有哪個經濟體大到足以在同一時間內嘗試不同的發展模式,而不必擔心出現系統性衝擊。但這恰恰是中國正在做的事情。

中國有試點和調整適應的長期傳統,尤其是城市之間的競爭總是帶來發展上的突破。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培育更大的城市群,如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九個市和香港、澳門)、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和京津冀城市群,來作為進一步試點和競爭的平台。

再加上大範圍的財政和貨幣刺激(多賴國內的高儲蓄率),中國領導人比任何時候都有信心抵禦外界對其政策的指手畫腳。西方國家應該預料到,中國定會堅持它的戰略忍耐政策,追求進一步提高效率,實施艱難但卻必要的改革。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繼續把維護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作為頭號任務,這是經濟長期發展的先決條件。正如哈佛大學的丹尼•羅德里克最近觀察到的,“如果國家對社會佔上風,會是專制;如果國家對社會軟弱,就會是無政府主義”。對於中國來說,要確保更多的開放不帶來不穩定或腐敗等問題,就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政府。

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秩序正在迅速瓦解,這不是因為世界想要這種結果,而是霸權使然。這是個悲劇。而中國或其他國家為此可以做的就是適應新的現實。目前來說,這意味着要在保持國內穩定和促進發展的同時抵禦外部壓力,避免損害自身的利益。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hina Adjusts to the New World Order”(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