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安剛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解讀彭斯第二份對華政策演講

2019-10-30
未標題-1.jpg

2019年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表演講,評價過去一年中國在對美關係中和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宣示特朗普政府在涉華問題上的政策立場和行動路線。

這是中國戰略學界“期待”已久的演講,因為一年前,也即2018年10月4日,彭斯曾在華盛頓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過一次對華政策演講。在那個由總統特朗普親自批准並做文字修改的演講中,彭斯曆數中國在開展不公平貿易、強制技術轉移、竊取知識產權、限制網絡自由、建立全民監控體系、抗衡美國軍力並在西太平洋排擠美國、影響並干預美國國內政治等“罪狀”,指責北京使用“全政府手段”在美國推進利益和影響,強調“一種新的共識正在全美興起”,北京如不改弦更張,回歸改革開放精神,就不要指望與美國建立建設性的關係,美國將把對中國的競爭“堅持到底”。

從哈德遜研究所發出的聲音震驚了中國戰略界,不少人的最初反應是將其看作“新鐵幕演說”,但經數日沉澱,意識到這種判斷過激,轉而將其認作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的階段性政策宣示。人們注意到彭斯的哈德遜演講在宣稱美國將對中國展開“決定性回擊”之餘,卻沒有詳細說明具體方式,頗有“嚴厲警告、以觀後效”的意味。這說明美國國內關於對華新戰略的辯論還在繼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尚未定盤,同時也意味着美方雖決意聚焦競爭,但也不願把中美關係徹底搞壞。

哈德遜演講過後,不斷有風聲傳出,指彭斯將在2019年6月再次發表對華政策演講,然而傳聞一直沒“落地”。消息顯示,由於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為避免過度刺激中方,預定中的演講被白宮一再推遲。一個具體背景是,經過一年多的各領域纏鬥,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咄咄逼人之勢不斷折損,美國國內對其過激的對華政策批評、抵制漸多。經貿領域的反彈尤其明顯,美國的農場主、半導體製造商陷入集體焦慮,開始遊說要求儘快結束貿易戰,就連特朗普側近也有人懷疑“是不是壓中國太狠了”。

2019年10月,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階段性成果,特朗普政府高調宣稱將以農產品採購和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等為重點與中方簽署“第一階段協議”。隱藏其後的真實圖景是:其一,隨着2020年大選的臨近,如果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摩擦繼續升級,對美自身利益的反噬會更多表現出來,有關問題將從特朗普可宣揚的政績轉為包袱;其二,國會山上的民主黨人在“黑化”特朗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方面揪住特朗普的醜聞不放並發起彈劾,一方面在中國問題上煽風點火,大搞涉華立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白宮決定10月下旬趕在國會出台更多涉華消極立法之前由彭斯發表第二次對華政策演講,同時朝溫和方向調整調門。

在威爾遜中心,彭斯開篇強調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21世紀的命運,宣稱特朗普政府決心把與中國的關係建立在“坦率、公平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隨即老調重彈,批評美國歷屆政府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人權侵犯”視而不見,說美國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實質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財富轉移”,美國不再指望僅靠經濟接觸就能將中國轉變為自由開放社會,現在視中國為“戰略和經濟上的競爭對手(Rival)”。

在誇耀了一通特朗普過去三年發展美國經濟、為美企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阻止中國在世界上“過度行為”方面的“業績”之後,彭斯曆數中國過去一年無視美方警告繼續實施的“不良行為”:

放棄業已談成的上百頁協議使經貿磋商回到原點;

繼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並黑進美國的網絡;

中國產合成阿片類藥物繼續流入美國;

把中國建成前所未有的“監控國家”並出口威權技術工具;

強迫中外企業向軍方轉讓技術;

在南海擴建島礁上部署反艦和防空導彈並威脅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

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各地建立“據點”;

通過金錢外交誘使台灣“建交國”轉而承認北京並增加對台灣民主的壓力;

不信任香港的自治、反感香港的自由;

繼續“壓制”中國國內宗教信眾;

脅迫美國企業影響華盛頓的公共輿論,等等。

這種“碎碎念”必然激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演講“流露出十足傲慢和虛偽,充滿了政治偏見和謊言”,“以彭斯為首的一小撮美國政客”就是要“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奉勸美國“好好照照鏡子”,“管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則在路遇記者提問時用“一派胡言”四個字直斥彭斯的指責。

彭斯借演講之機敲打了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問題上與特朗普唱反調和不顯示明確支持的人,以致於新的演講更具國內政治屬性。他提及NBA事件,指責“向中國金錢和市場誘惑叩頭”的美國跨國企業“不積極表達美國的價值觀”,甚至在中國市場上參與抵制休斯敦火箭隊的行動。明指中國“希望美國有個不一樣的總統”,隱含的意思則是美國國內有人同中國站到了一個戰壕里,目的就是讓美國換個總統。彭斯進而宣稱,這恰是特朗普總統正在發揮領導力的終極證明,“特朗普總統不會退縮”。

發了半小時牢騷後,彭斯的演講進入“溫和環節”,表達了美國仍希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的願望,甚至暗示了重返接觸的可能。他確認美國有與中國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的可能,表示特朗普政府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尋求公平競爭的環境、開放的市場、公平的貿易以及尊重我們的價值觀。他也說特朗普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不尋求遏制中國的發展,而是尋求從根本上重組與中國關係的結構。

正是看到彭斯演講中的“溫和”成分,中國官方的反應也留有餘地。華春瑩表示,“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是兩國的相處之道”。她敦促美“切實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共識,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向前發展。

對中國戰略學界而言,彭斯的威爾遜中心演講更像是2018年哈德遜研究所演講的2.0版,而非“下半部”。它沒有像有些人預計的那樣系統提出美國對華新戰略的各項政策,只是籠統釋放了美國要與中國探尋“新的關係結構”的信號。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固然成見很深、情緒很大,但見全面遏制中國對外形不成號召力、在內缺乏支持,中國又已強不可摧,其對華逞強的做法不得不務實收斂,中美雙方仍有溝通對話相互調適的空間。

但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印象和判斷進一步負向發展,並且再次確認美對華新戰略的競爭定位。正如彭斯新近演講所反映的,中美兩國結構性矛盾一個都沒有緩解,反而還在繼續積蓄臨界壓力。特朗普政府追求的不是緩和與中國的關係,而是鑒於大選臨近暫緩繼續激化衝突的戰術調整。這意味着,其對華施壓將不再追求速戰速決,而是像中國一樣改打持久戰。由此一個較大可能是,如果特朗普能夠贏得連任,他將在第二任期發起新的對華遏制攻勢。

在經貿問題上,“第一階段協議”有望在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夕達成,但這並不足以彌合根本分歧,在中方進行美方要求的改革與美方退出中方痛恨的強征關稅模式之間尋找中間道路的努力還不具備厚實的基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反覆,沒人有把握說最終協議就在前頭。而今後一年,中美兩國一個將承受更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一個將繼續積累重返經濟衰退邊緣的條件,經貿談判似乎比的是誰更具韌性。

在中美“脫鉤”問題上,儘管雙方均已表明不尋求這樣做的立場,但已歷時一年有餘的貿易戰給兩國關係總體氛圍和相互判斷造成極大影響,雙方市場對對方的不信任、不放心情緒赫然成勢,中國企業正在做的是發展自主創新,盡量擺脫對美國技術和元器件的依賴,美國企業正在做的是加緊尋找中國供應鏈的後備替代方案。即便白宮不主動推動“脫鉤”,美政府各部門和“暗深勢力”在對華戰略競爭號令下也會繼續出台新的局部措施,對兩國經貿、科技、人員交往施加限制。如果雙方不能形成抵制“脫鉤”的自發性力量,全球經濟體系分裂的風險將繼續醞釀。

戰略安全問題將在中美關係當中更加突出。美國軍方將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推進“印太戰略”中針對中國的部署,發生在南海的明暗對峙始終是醞釀衝突的溫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有相當多的“中國考量”,它將會在繼續謀求拉中國加入多邊軍控談判的同時,爭取在中國周邊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和升級反導系統,從而使兩國戰略矛盾更加激烈。

意識形態領域的防範和較量一旦鋪開,是一時收不回來的,其所觸發的“敵意螺旋”不可能只停留在精神、思想層面和官方話語當中,還會加劇兩國各自內部的緊張,並更多轉化為相互防範和限制的部門性措施。

中美戰略博弈已經揭幕,雙方都開始制定針對對方的新戰略,美國走在中國前面。雙方也都需要時間進行動員準備和更多的底線測試,以確立各自戰略當中的主要支柱和合理邊界,兩國關係冷化的趨勢因此很難逆轉。但即便是高度緊繃和多域對抗的關係,也需要管理並且可以管理。無論彭斯的演講多麼令人反感,仍提醒我們中美關係確有必要基於新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現實建立新的結構。從現在起到2020美國大選結束,既是中美官方在“貿易休戰”狀態下修復部分對話渠道以防止更大誤判發生的時間窗口,或許也是兩國戰略界開展“頭腦風暴”單獨和聯合提出重構彼此關係框架具體方案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