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大偉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

2017:中國外交活躍的一年

2018-01-08
S3.jpg
2017年11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北京紫禁城參觀合影。隨着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把政府的工作重點轉向內部,中國已經進入了許多人認為的美國在東南亞留下的空白區域。 (美聯社照片/安德魯·哈尼克)

在10月份第十九次黨代會的里程碑式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和領導人習近平大膽說出了中國要成為全球外交大國的主張。通過26次聲稱中國是一個“大國”或“強國”,習揭開了中國外交的新篇章。不再自詡鄧小平曾建議的“韜光養晦”,相反,習為中國制定的願景是“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的“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建立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中心地位。

習在年初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已經發出這一信號。他佔領了早間開幕式的舞台,自信滿滿,控制着他的聽眾。通過CNN,他的演講向全世界直播。習告訴代表們,中國將是經濟全球化的支持者,並準備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主導作用。這一表態受到極大歡迎,特別是在世界迎來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時候。特朗普的言論表達出對全球化力量和全球治理多邊機構的公開敵意。就在美國似乎放棄半個世紀以來對全球事務的參與和領導時,中國卻加緊擁抱新的全球領導者角色。這種鮮明的對照,世界經濟論壇的代表們沒有忽視,全世界的觀察家們也沒有忽視。

隨着2017年的結束,全世界也恰恰見證了這一點。一方面,美國放棄了一個又一個全球性承諾,它的總統自我陶醉、虛張聲勢,予人不靠譜的安全感,使盟友被疏遠,敵人被縱容。另一方面,世界看到了一個穩重的中國領導人,他在十九大上鞏固了權力,並在世界舞台上施展自信的姿態。他的國家不是後退,而是進取,並憧憬未來。中國正在填補美國在亞洲、拉美和其他地區留下的真空。

對中國2017年外交的回顧昭示出了它的極度活躍。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這一年當中都訪問了十個國家。習的行程讓他去到各式各樣的國家:美國、俄羅斯、德國、芬蘭、瑞士、越南、哈薩克斯坦、厄瓜多爾、智利和秘魯。在北京,習接待了最少24位到訪的總統、總理和聯合國秘書長。國家級來訪者的名單中兩個來自北美,五個來自拉美,兩個來自非洲,兩個來自中東,五個來自歐洲,還有七個來自亞洲。

這一年當中,中國還參加了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歐盟、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韓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舉行的高層對話。所有這些雙邊和多邊外交都加強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關係。

對中國外交來說,這一年中另外兩個重要的亮點是在廈門舉辦第九次金磚峰會和在北京舉辦首屆“一帶一路”論壇。在開幕式講話中,習近平試圖為金磚國家帶來新的活力。作為一個組織,金磚國家近十年里一直在磕磕絆絆地尋找它的實質性使命。一些成員與其他成員的雙邊關係步履維艱,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和印度,而巴西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吃緊。儘管如此,習的講話仍呼應了他在達沃斯所觸及的主題:

“我們應該致力於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要堅定奉行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要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要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為解決南北發展失衡、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5月份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一帶一路”論壇,也許是中國外交的年度亮點。“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組極具野心的項目,目的是通過一個龐大的交通運輸及其他基礎設施網絡(中國的說法是“連通”),將亞洲與歐洲連接到一起,從而促進商業和一系列民間活動。它包括兩個主要路線,一個通過陸路,一個通過海上,即從中國穿過歐亞地區直達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連接中國、東南亞、印度洋沿岸、東非並通過紅海抵達南歐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這兩個主要路線,又分叉出六個幹線,通往不同的國家。雖然尚處在早期階段,但這一宏大計劃涉及到60個國家,預計將耗資12萬億到14萬億美元。2017年5月,習近平召集60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其他代表,在北京正式啟動了“一帶一路”,而他的會議發言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承諾和投資。

總而言之,2017年應被視為中國全球外交標誌性的一年。回望這一年,中國在世界事務中鞏固了其大國地位,並向世界承諾維護現有的國際體系。依筆者看來,習近平承諾為全球治理做貢獻,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的“搭便車”,說明北京終於成為其他國家所呼籲的“負責任的國際利益攸關方”。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而習近平個人值得被稱道。要知道,中國與某些國家的雙邊關係仍然困難重重,它在世界事務中的不斷崛起仍讓其他國家感到焦慮,北京將不得不設法緩和這種焦慮。但總體來說,我們應該關注中國外交進程的大趨勢,這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