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形象動搖 中國信心增加

2017-06-22
S2.jpg

近期的事態發展出現明顯的角色逆轉。中國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等重大議題上展示出更多維護地區及全球領導力的勇氣,而特朗普總統領導的美國卻在退縮。“一帶一路”倡議以其加強全球互連互通的宏偉目標在全球經濟放緩之際將中國快速推上了主導地位,美國則進一步擺出內向和潛在的孤立主義姿態。中國是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和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它還是承諾減少碳排放,儘管這可能不利於它的生產(當然是否完全兌現也許要另說)。美國與敘利亞、尼加拉瓜一起呆在了巴黎協定之外,中國卻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一道致力於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環境。在南海,中國積極與菲律賓和其他東盟鄰國共建海洋及領土爭端管理機制(同時鞏固對其有利的變化)。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北京的信心越來越強。美國與它長期倡導的事務和價值觀拉開距離,這只會鼓勵中國加大賭注——此舉既受歡迎,也將帶來全球焦慮。

中國自信心不斷加大是由於某些國外因素:

1) 地區和全球對經濟品、特別是對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中國的海外資本和過剩產能正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

2) 美國(越來越多人反對特朗普、退出TPP、威脅解決與貿易夥伴的逆差)、歐洲(難民問題、英國脫歐、未來不確定的北約面臨俄羅斯在東歐和波羅的海高度活躍)、日本(經濟蕭條)這些既有大國在經濟和政治上潰敗。

3) 民粹主義和交易型領導人得勢,如美國總統特朗普、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事實上,戰後確立的秩序似乎正在瓦解,而中國基本保持了穩定。共產黨自1949年以來始終大權在握,而且其政治權力正變得日益集中,而不是相反。

為回應地區和全球對加強貿易與經濟連通的旺盛需求,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宏偉戰略對中國和參與國來說肯定是雙向的,但它無疑印證了中國的經濟領導力,這種領導力將不可避免地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一帶一路”倡議還有助於緩解中國的內政外交困境。中國對投資風險的偏好無與倫比,這讓北京受到常被西方私人資本無視的眾多欠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青睞。在5月份的北京“一帶一路”論壇上,太平洋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和西半球國家(阿根廷、巴西、智利、美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級部長/官員的出席情況說明,“一帶一路”在地理上並不局限於歐亞大陸和非洲。也許在適當時候,會開闢出通向太平洋和美洲的第二條海上絲綢之路。早在“一帶一路”倡議公布之前,中國人已經在巴基斯坦、緬甸和中亞地區投資,而類似瘋狂的中國經濟活動在太平洋和拉美地區也無處不在。而且,政策溝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表明“一帶一路”的廣度與深度遠遠超出大肆宣傳的基礎設施聯通。

歐盟分裂,歷史悠久的大西洋兩岸關係面臨挑戰,美國從多邊主義後退(儘管內部存在政治爭吵),所有這些都為中國宣示全球領導力提供了機會。而且,北京似乎認為與交易型領導人打交道更容易,後者更關注赤裸裸的國家利益,而不是維護全球規範規則。相對於海洋和領土爭端,北京的經濟外交(如市場准入、投資、基礎設施和旅遊)顯示出巨大成效,它讓搖擺不定的鄰國把關注點從爭端解決轉向爭端管理,並吸引它們進入把域外國家及非聲索國排除在外的雙邊和地區軌道。

現在看來,隨着特朗普執政4年,中國將有大把機會繼續上升為全球大國。不過,雖然路可能更容易走,尤其是如果沒有根深蒂固的權力鬥爭的話,但肯定也不會諸事順遂。“一帶一路”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可行性,中國支持的項目背後所謂理性市場化決策當中的國家/政治干擾,遵從良好的國際開發慣例,這些都將給北京的宏偉戰略投下長長的陰影。對此,“一帶一路”提倡的“廣泛磋商、共同奉獻、共享利益”令人欣慰,而中國會不間斷地勇往直前地實施該倡議。此外,狂熱的民族主義和領導人的不受監督也許滋生過度的自信、大國沙文主義和剛愎自用,中國應警惕由此而來的危險。

最後,其他較重要的問題也值得考慮。如果不顧一切地追求眼前狹隘的國家利益而犧牲國際規則規範,其制度化就有可能受挫。北京有選擇地遵守規則/規範或許能得到短期利益,但繼承並領導一個相當空泛的秩序肯定不符合它的長期利益。美國作為戰後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創建並維護了圍繞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等價值觀而建立的全球秩序,如果中國渴望站在聚光燈下,它又會支持什麼樣的價值觀,會在什麼程度上推動並捍衛這種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