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習近平的馬可·波羅戰略

2017-06-20
S2.jpg

上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了精心安排的“一帶一路”論壇。為期兩天的會議吸引了包括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京在內的29位國家元首,以及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名代表。習近平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稱為“世紀工程”。65個參與國佔到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口達45億。

這項倡議誕生於2013年,習近平計劃通過一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延伸至歐洲、並擴展到東南亞和東非)來整合歐亞大陸。該倡議被稱為中國的新馬歇爾計劃,並被視為其嘗試大戰略的努力。一些觀察人士還將這一論壇視為習近平試圖填補唐納德·特朗普放棄巴拉克·奧巴馬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所留下的真空。

中國雄心勃勃的倡議將為貧窮國家提供急需的高速公路、鐵路、港口和發電廠,還將促進中國企業增加對歐洲港口和鐵路的投資。“一帶”將包括橫貫中亞的大規模高速公路和鐵路網,而“一路”指亞洲和歐洲之間的一系列海上航線和港口。

馬可·波羅會感到驕傲。並且,如果中國選擇利用其過剩金融儲備來建設有利於窮國和國際貿易的基礎設施,那麼它提供的將是全球公共產品。

當然,中國的動機並非單純樂善好施。將中國巨大的外匯資產從低收益率的美國國債轉移到高收益率的基礎設施投資合情合理,還為中國商品創造了替代市場。鑒於中國鋼鐵和水泥公司正被過剩產能困擾,中國建築公司將從新投資中獲利。當中國製造業轉移到更偏遠省份時,改善連接國際市場的基礎設施符合中國的發展需要。

不過,“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只關乎公共關係而非實質性投資?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對這一倡議的投資額去年出現下滑,這令人懷疑商業企業會否和政府一樣立場堅定。每周,五輛滿載的火車從重慶駛往德國,但返回時只有一列火車滿載。

通過陸路將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的成本目前仍是海運的兩倍。正如《金融時報》所說,“一帶一路”倡議“不幸地更多是一個廣泛的政治願景,而非一個務實計劃”。此外,還存在一種風險:項目的債務和未償貸款將成為龐大的經濟負累。並且,對穿越如此之多國境的項目來說,安全衝突將頗為困擾。印度不願意在印度洋看到更多中國存在,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在中亞也有着自己的議題。

習近平的願景令人敬佩,但它能否作為一項大戰略獲得成功呢?中國在押寶一個古老的地緣政治觀點。一個世紀之前,英國地緣政治理論家哈爾福德·麥金德提出,誰控制了歐亞大陸“世界之島”,誰就能控制世界。相反,美國戰略長期以來都認同19世紀阿爾弗雷德·馬漢上將的地緣政治洞見,即強調海權和邊緣地帶。

二戰結束之後,喬治·F·凱南改進了馬漢的理論並發展出他遏制蘇聯的冷戰戰略,並指出如果美國與歐亞大陸兩端的島國英國和日本以及西歐半島結盟,美國將創造一種有利於美國利益的全球力量平衡。五角大樓和國務院至今仍遵循這些方針,對中亞關注甚少。

互聯網時代很多都改變了,雖然有所謂的“距離之死”之說,但地緣政治依然重要。在19世紀,很多地緣政治鬥爭都圍繞“東方問題”展開,即由誰來控制崩潰的奧斯曼帝國曾經控制的地區。像柏林-巴格達鐵路這樣的基礎設施項目曾在大國之間引發緊張。這些地緣政治鬥爭如今是否會被“歐亞問題”所取代?

“一帶一路”倡議意味着中國押寶在麥金德和馬可·波羅上。但穿越中亞的陸上路線將令19世紀英國、俄羅斯以及曾經的土耳其和伊朗帝國捲入的“大博弈”再度出現。同時,穿越印度洋的海上之“路”突出了中國和印度令人擔憂的既有矛盾,中國穿過巴基斯坦的港口和道路引發的緊張也正在升溫。

美國更多押寶在馬漢和凱南上。亞洲自有其力量平衡,無論印度還是日本甚至越南都不希望中國主導。它們將美國視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鑒於兩國間大規模的貿易和學生往來,美國的政策不是遏制中國。但痴迷於國家復興願景的中國和其海上鄰國爆發領土爭端,會將這些國家推向美國的懷抱。

其實,中國的真正問題是“自我遏制”。即便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民族主義依然是一股強大力量。

總的來說,美國應當歡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如前美國貿易代表和前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所說,如果一個崛起的中國有助於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美國就應當鼓勵中國成為一個“利益攸關方”。並且,美國公司將有各種機會從“一帶一路”投資中獲益。

在諸如貨幣穩定、氣候變化、網絡規則、反恐等一系列跨國議題上,美中兩國將能從合作中獲益良多。並且,雖然“一帶一路”倡議將給中國帶來地緣政治成本和收益,但它不會像一些分析師認為的那樣,成為大戰略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是美國能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Xi Jinping's Marco Polo Strateg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