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丁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一中」不是給中國的恩惠

2017-02-21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在白宮的新聞通報中,這次通話是“長時間”和“誠摯”的。一天後,特朗普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記者招待會上形容他與中國元首的電話交談“十分熱絡”。

S1.jpg

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國政府都透露,特朗普總統表示他會尊重“一個中國”政策。這結束了數月以來人們的猜測,即美國新政府是否會用與既定“一中”立場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台灣問題。為此,中方有理由高度讚賞特朗普的最新態度。

在台灣問題上,“一中”立場是有其歷史根源的。自元朝以來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後幾個世紀里,中央政府始終對台灣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直到1895年在日本侵略下中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日本20世紀早期對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島國的大規模侵略,最終引起所有受掠奪國家的奮起反抗。1945年日本投降後,盟國要求日本將滿州、台灣和南海諸島歸還給中國。

那是現代史上首次形成“一中”概念,這中間美國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然,“一中”包括中國大陸、台灣、滿州(中國東北),以及南沙和西沙這樣的群島。沒有中國的艱苦奮鬥和犧牲,沒有美國的合作與貢獻,就沒有“一中”。

儘管如此,美國的“一中”立場還是幾經起伏。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杜魯門政府不顧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意願,宣布“台灣地位未定,待解決朝鮮戰爭後再議”。1955年到1970年,為恢復兩國正常關係,中國與美國在華沙舉行了136次大使級談判,其中核心議題就是“一中”原則。

在蘇聯全球擴張的壓力下,亨利·基辛格利用乒乓外交,於1971年秋天前往中國。美國總統理乍得·尼克松1972年2月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達成著名的《上海公報》,表達了美國對“一中”立場的承認。1978年12月,卡特政府簽署兩國間第二個聯合公報,1979年初起,在“一中”原則的三個聯合公報基礎上,雙方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一中”原則指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必須斷絕與台灣的官方關係;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必須終止,美國軍隊必須撤出台灣。

從1955年到1979年,中美關係用了整整1/4個世紀才重回正軌。為了自身利益,美國政府用了如此漫長的時間才回到其1945年“一個中國”的最初立場。上世紀40年代,在“一中”政策下,美國與中國結盟,更有效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70年代,在“一中”政策下,美國再次與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遏制蘇聯霸權主義的擴張。美國有理由堅持“一中”政策,因為它有歷史性基礎,會帶給美國更多安全和地區穩定。

因此,實行“一中”政策並不是給中國的恩惠,而在於美國的根本利益。從吉米·卡特到巴拉克·奧巴馬,歷屆美國政府都奉行“一中”政策,實現了西太平洋地區的穩定繁榮,確保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由於“一中”是中國處理與其他國家關係的核心,北京當然讚賞其他國家尊重和遵守這一原則。迄今,隨着中國不斷發展,以及它為國際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全球公共產品,中國的“一中”立場獲得普遍認可。

特朗普起初打台灣牌,讓他的政府顯得不可預測。這種不可預測性損害了美國處理國際關係的信譽,不利於其自身根本利益。中方明確表示,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可談判,因此華盛頓必須作好在這個問題上與北京發生重大衝突、繼而破壞整個太平洋地區和世界穩定的準備。

特朗普重回“一中”政策應當受歡迎。但他要明白,這種回歸實乃必須,而非出於高尚動機。所以,不要把遵守美國的長期政策當成給中國的恩惠。同時,只要不涉及不可談判的原則問題,中國準備在公平基礎上與特朗普政府就任何商業問題進行談判和重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