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尹承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對中美關係搞倒退沒有出路

2017-02-13
S4.jpg

新年伊始,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同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時指出,近年來,美中關係全面發展,雙方在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解決國際安全熱點問題等關鍵領域進行了密切合作,成果豐碩。他並強調說,美中關係十分重要,堅持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兩黨的共同立場。這基本上反映了當前中美關係穩中有進的客觀實際和美國對華以接觸合作為主的政策基調。這也是中美建交38年來兩國關係和美國對華政策的常態和基本面。

但是在美國政府更迭之際,中美關係可能面臨罕見的嚴峻考驗。新當選總統特朗普一再發表對華超強硬言論,聲稱要對中國產品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和對華發動貿易戰,還違背中美建交原則,同主張台獨的台灣領導人蔡英文互通電話,甚至直接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將其作為談判籌碼。他選定的內閣成員和智囊顧問不少是極右強硬派,競相顯示排華強硬立場。其中候任國務卿蒂勒森1月11日在美參議院聽政會上竟把中國在南海的正當行動比作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甚至狂言“不許(中國)靠近(南海)島礁”。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這是特朗普陣營在對華關係上“拋出的一枚炸彈”。特朗普一名親密顧問訪問台灣,公開為台獨分裂勢力撐腰打氣。特朗普任命的白宮全美貿易委員會主任被輿論視為“反華急先鋒”,認為他上任可能是特朗普“打響對華貿易戰”的一個信號。特朗普團隊這些非理性的極端涉華言行和主張衝擊了中國的戰略底線和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候任總統上台前前所未有的嚴重事態。

特朗普這些言行不是他在競選過程中為吸引選民眼球不經意而為之,而是在勝選後甚至在就職前幾天發生的,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其固有的思想與立場。他之所以不惜背離美歷屆總統對華政策和美國會兩黨共識,對華顯示超強硬態度,有其特有的原因和背景。其一,右翼強硬勢力的本質使然。特朗普及其經貿班底都有反自由貿易和排外傾向,且有較重的冷戰零和博弈思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社會主義中國難免首當其衝。其國安團隊不乏對華極端強硬派甚至“反華親台”派人物,缺乏從政經驗的特朗普易受其影響甚至左右,因而可能打破常規常態,對華採取遠超前任的強硬政策。

其二,拿中國當美國衰落的“替罪羊”。特朗普認可美國走向衰落的現實,提出要讓“美國重新強大”的口號,這是他贏得選民青睞而勝選的一大要因。但他不從美國內部體制上找美國趨於衰落的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將之歸咎於外部競爭對手,尤其是歸咎於快速崛起的中國。他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對美進行“不公平貿易”,編造中國“搶走了美國的就業崗位”、“每年偷走美國5000億美元”等故事,就是把美國實力地位下降嫁禍於中國,為強力遏制中國造輿論。

其三,商人本性作祟。特朗普是政治門外漢,卻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把商品交易邏輯廣泛化,絕對化。在他看來,世間的一切都像商品一樣可以拿來做交易。他近日在談及中美關係時說,包括一個中國政策在內的所有事項都在談判之列,並說如果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對美國作出讓步,他將承認“一中政策”,否則他不承諾“一中政策”。這是對政治和國際關係的無知。根據“一中原則”處理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統一大業和領土主權完整,是中國的最核心利益,也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談判的。不承認一中原則無異於挖掉了中美關係得以建立的基石,中美關係大廈就可能坍塌。

其四,製造“中國問題”以轉移國內外視線。特朗普背負種種負面新聞,是美國歷史上爭議最多的當選總統。他主要靠美國非直接選舉制度取勝,而得票數比希拉里還少近300萬張,是美國歷史上得票數比對手相差最多而當選的總統。他因發表不少離經叛道言論,而為國際社會包括歐洲盟國所側目。他深知自己在國內外不大得人心,因而拿被美國定為潛在戰略對手的中國作文章,製造事端,以轉移國內外視線,提升自己的“聲望”。

特朗普顯示對中國極端強硬立場不是偶然的。如果他在正式執掌白宮後仍然劍走偏鋒,對華實施其所表達的超強硬政策,將對中美關係產生破壞性影響,可能使之全面倒退,甚至可能引發衝突對抗。但中美關係攸關兩國發展和安全全局以至兩國的前途命運,也攸關國際形勢全局走向,是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根本利益所在,容不得任何主政者實行顛覆性政策而導致中美關係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破壞中美關係的責任與後果。

形勢比人強。特朗普是個聰明人,嚴峻的現實可能引起他反思,促使他回到美國歷屆總統對華政策框架和美國兩黨對華共識上來,轉而對華採取明智務實政策,使中美關係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發展勢頭。這將是中美兩國之福,也是世界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