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疏離西半球貿易,中國乘虛而入

2017-01-06

包括西半球在內的太平洋地區戰略經濟關係正在迅速演變。證據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出訪了南美。在秘魯出席APEC領導人年會期間,習近平進行了國事訪問,隨後又去了厄瓜多爾和智利,並宣布兩國為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然而,最近這次訪問遠不限於一系列雙邊會晤,北京正不斷有條不紊地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獻殷勤。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對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越來越不感興趣的同時,習近平的出訪有意識地將中國定位成了太平洋地區市場開放的保護人,並提供了一個取代美國領導地位的貿易關係新框架。

這一策略極具戰略意義。本世紀初中國進入拉美,改變了地區形態,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供了除傳統上依賴美國市場以外的多元化機會。的確,中國已經是包括巴西、智利、秘魯等在內的一些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和主要入境投資者。但是,儘管中國的參與越來越多,對於北京力爭從華盛頓奪取地區經濟主動權的潛力,人們還是沒有予以認真的考慮。

直到2016年11月19、20日,APEC領導人齊聚秘魯舉行年會,輕鬆且充滿自信的習近平向工商界和政界領導人發表了可謂雄心勃勃的、豪邁的演講,其內容是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推進中國利益,承諾帶頭反對保護主義。他堅決支持醞釀已久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取得新進展,這個曾被納入TPP的倡議將中國包括在內,而TPP本身並不包括中國。他還努力推動北京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這是亞洲內部的一個經貿關係設想,美國被排除在外。

也許最大膽的是,儘管遠隔千山萬水,他仍邀請拉美參與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發展戰略,即“一帶一路”倡議。他還提出讓亞投行作為拉美地區基礎設施和其他計劃的合作夥伴。

隨後,中國發佈第二份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文件通過為經濟合作關係勾畫全景藍圖,充實了習近平對這一地區的倡議。更有力的是,這份白皮書還明確呼籲在全球治理等國際事務上展開合作。中國對這一地區可謂相當在意。

形成對比的是,TPP的崩潰和兩黨有關北美自貿協定已經失敗的競選言論昭示了美國的退卻和向內收縮,破壞了美國的貿易夥伴對華盛頓可依賴性的信心。它同時也讓人質疑,隨着美國放棄制定國際經濟規則的權利,放棄相應的政策特權,美國是否還有意願和能力負擔自由的國際貿易與投資體系這類全球性公共品的成本。

中國如今填補了這一空白,它更多地投身其中,並邀請西半球國家參與新的合作模式。這個願景能否完全實現尚待觀察。但無疑它對於已經同中國開展貿易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選擇。中國正在尋找新的增長引擎來抵銷全球大宗商品下行的超長周期,同時中國現在有理由質疑未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意圖。重要的是其他國家,包括與中國更多是經濟競爭關係而非夥伴關係的墨西哥,以及加拿大,都積極尋求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它們預感在美國新政府下與華盛頓的關係可能有麻煩。當美國貿易上從西半球撤股之時,中國已經蓄勢而入。

火上澆油的是,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決定重新考慮華盛頓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立場,就算只是出於雙邊戰術考慮,這也會刺激北京加倍努力拉攏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去支持中國的核心安全議程。這可能使目前仍以經濟聯繫為主的西半球被賦予重大政治意義,並使中國更為迫切地去建立疏遠或潛在反對美國的關係。

在許多情況下,鑒於歷史、經濟機遇、地緣、文化、語言及價值觀,相比中國,拉美和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更願意視美國為順理成章的夥伴,但政策與行動取決於未來的情勢。就如人們常說的,人不能坐享其成。利馬APEC會議清楚表明經濟和政治的戰略性調整已經開始,中國正在多方位發力,美國現在必須決定是否要應對,以及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