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大選無法預示未來美中關係

2016-08-11

隨着兩大主要政黨選出各自總統候選人,美國總統選戰進入白熱化。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希拉里·克林頓和唐納德·特朗普會勾畫其在外交政策、經濟復興、國家安全和移民方面的政策綱要。如果說,前期總統選舉能預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那麼這些候選人將會大量談及中國、美中關係以及更廣泛的國際事務。

US-election-1.jpg

總統候選人們已經在對華問題上角逐了數十年。1980年,候選人羅納德·里根批評吉米·卡特總統正式承認中國,並發誓要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他後來否認自己有過這一立場。)1992年,候選人比爾·克林頓批評老布殊總統“放縱”“北京劊子手”。作為總統,克林頓推動中國改善人權,但人們普通認為他的努力收效甚微。2012年,候選人米特·羅姆尼發誓說,他出任總統的第一天就會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特朗普

進入總統選舉期以來,特朗普至少在一個方面遠遠超過了他的民主黨競爭對手,那就是攻擊中國。去年6月宣布參選的時候,特朗普發問:“我們上次是什麼時候,比如說,在貿易上打敗過中國?是他們屠殺我們。而我一直把中國打趴,一直!”事實上多數專家認為,要中國加入WTO(經過克林頓班子的談判)比任何國家都難,不過克林頓政府並不會說他們“打敗”中國。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提出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45%的關稅,以抵消貨幣的貶值。這種舉動不僅違反(美國渴望中國遵守的)國際貿易法,而且還會引發(美國竭力避免的)貿易戰。2016年7月,特朗普在印地安納州的一個集會上就美中貿易失衡問題表示說:“不能繼續讓中國掠奪我們的國家,他們正在這麼做。”

中國古代聖人孔子說,“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19世紀的美國偉人、首任共和黨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也說,“行動比語言更響亮”。與其關注候選人的言論,倒不如審視他們在各自職業生涯中對中國和國際經濟的所作所為。儘管在一些問題上立場涇渭分明,但希拉里和特朗普也有基本的共性。無論他們在競選中可能說什麼(11月投票之前他們的說法肯定越來越花哨),這兩位候選人還是都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並且從中受益。

S2.jpg
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特朗普大廈

1980年特朗普大廈的建造,就是特朗普全球化立場的早期版本。這座矗立在曼哈頓的摩天大廈在建造時並沒有與國際經濟隔絕。當時特朗普選中了最低競價去拆除特朗普大廈原址上的一個百貨商店,而他僱用的150名工人里,多數是沒有合法身份的波蘭移民。有知情者說,特朗普在知道這些人是非法打工後,把他們解僱了,而且扣下了許多人的工資。特朗普後來否認自己知道非法勞工一事,但即使人們相信他的話,他的開發公司Trump Equitable也不重視僱用或公平對待美國的工人。這樣的插曲其實很能說明特朗普所謂的“美國優先”口號。特朗普本來不應獲得工人階層的信任,但他對全球化、移民和經濟脆弱性的態度反而贏得了工人的信任。

在美國境外,特朗普在印度、巴拿馬、菲律賓、土耳其和烏克蘭有大量房地產。這些豪華項目僱用了成千上萬外國工人,從美國轉移了成百上千萬美元投資,助長了我們的長期貿易逆差。那些有興趣購買售價數百萬美元公寓的人,他們在英國和中國就能拿到小冊子。這些手冊中文版用的是中國大陸簡體字,而不是台灣和香港使用的繁體字。如果中國確實在“掠奪”我們,那麼他們也是利用了特朗普的房地產。

在房地產領域之外,特朗普也獲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Donald J. Trump Collection(男性服飾系列)提供中國生產的領帶、孟加拉國和洪都拉斯生產的襯衣、印度生產的西裝。這些國家,尤其是洪都拉斯和孟加拉國,都是世界上工資最低、有效勞動保護最少的國家。和許多跨國公司一樣,Trump Collection的目標也是把服裝生產成本壓得越低越好,而對在哪裡生產、由誰生產、生產環境如何卻不那麼在意。我懷疑特朗普只是授權生產這些產品,而不是建立了生產廠。如果這樣,他就是將服裝生產外包,然後貼上“特朗普”的標籤,再出口到美國。特朗普沒有向海外轉移生產,因為一開始他在美國就沒有生產什麼。儘管如此,Trump Collection還是為美國增加了貿易逆差,減少了美國工人在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削弱了與中國人、孟加拉國人和洪都拉斯人競爭的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

希拉里·克林頓

希拉里·克林頓的情況呢?作為2016年總統候選人,她對中國所言不多。但她反對亞太的一份貿易協定,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民主黨全國大會召開期間,弗吉尼亞州州長、希拉里的多年摯友特里·麥考利夫預言,希拉里會把對TPP的反對帶進白宮。麥考利夫這番言談給希拉里的競選製造了一個小波瀾,現在對希拉里反對TPP已經是雙倍下注。但如果我們參照歷史就知道,與反對TPP倡議相比,希拉里·克林頓更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更確切地說,她在任上是全球化支持者,但謀求上任時是民族主義者。

當第一夫人的時候,她支持達成北美自貿協定(NAFTA)。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時,她竟然稱該協定“有缺陷”。獲選後,參議員希拉里又投票支持了美國與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亞和摩洛哥的自貿協定。她在2008年競選總統期間批評美國與韓國和哥倫比亞的貿易協定,出任國務卿後又推動這兩個協定的通過。即使在她的回憶錄《艱難抉擇》中,2014年出版的精裝本還支持TPP,2015年出版的簡裝本已經對TPP隻字不提。不過,儘管有諸多艱難選擇,希拉里還是相當堅守全球化基本信念的。

S3.jpg
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為妻子希拉里·克林頓站台拉票

對於中國,希拉里對它侵犯人權特別是針對女性的侵犯表示嚴重關切。由於希拉里認為“中國侵犯人權”,很難想像她對中國的政策會出現大逆轉。比爾·克林頓總統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採取了非常強硬的立場,只有在任期快結束時他的立場才有所軟化。最終,他簽署了對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法案,結束了對中國人權紀錄一年一度的例行審查。中國今天比20年前強大得多,更不可能容忍別國認真批評它的人權紀錄。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包括有名的章啟月大使在內的一批中國外交官走訪了我所在的大學——凱斯西儲大學。經過必要的寒暄,一位中國領事問起即將到來的大選。我回答:“很不幸,人們在大選期間對中國說了一些蠢話,但如果過去40年教會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一旦進入白宮他們的看法很快就會改變。”

無論誰贏得11月大選,下屆政府制定的對華政策很可能重在經濟交流、人員互往以及合作應對林林總總的全球性挑戰。為此政府會繼續沿着前七屆政府確定的軌道前進。美國和中國在南海、網絡安全、人權、宗教自由等一系列問題上仍將存在根本性分歧,但美國總統多半會接受合作終將勝過論爭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