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南海:現實主義與重新開始

2016-07-18

7月12日,海牙國際法庭對中國與菲律賓有關南海問題的爭議作出裁決。在國際媒體看來,常設仲裁庭的判斷結果徹底否定了中國的南海主張。

South-China-Sea-1-SMALL.jpg
中國政府拒絕就此案作出回應,並且也拒絕參加菲律賓做出提案的聽證會。

但就國際關係的現實而言,這一裁決以及它的含義是模稜兩可的,這意味着本地區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動蕩。

法律的模糊與政策的現實

儘管常設仲裁庭的聚焦點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正如聯合國在判決之後所指出的,它並不是一個聯合國的機構。它的判決沒有強制執行力,雖然人們可能會根據判決結果形成對這一地區的看法。其次,中國拒絕參與仲裁,因為在北京看來,仲裁庭對此案不具有管轄權。中國是反對地區軍事化的,並希望與東盟成員國合作。第三,菲律賓外長佩費克托·亞賽已經明確表示,菲律賓準備開始與中國對話,雖然對話會參照仲裁結果。這種外交上的剋制與羅德里格·杜特爾特總統即使菲律賓贏了仲裁馬尼拉也不會“炫耀或譏諷”的聲明是一致的。

最後,美國雖然強烈支持國際仲裁和依法而治,但美國在國際法方面的記錄非常矛盾。它經常單方面違反國際法,包括實行政權更迭、侵略和政變。華盛頓拒絕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讓北京覺得美國希望中國遵守的規則連美國自己都不接受。

最重要的是,從國際事務的現實角度看,就像格雷厄姆·埃里森最近強調指出的,在歷史上,沒有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遵守過常設仲裁庭對與海洋法有關問題的裁決。當認為主權或國家安全利益受侵犯的時候,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沒有哪個國家接受過任何國際法庭的判決。因此,那些認為中國拒絕法庭判決,就會把自己變成國際流氓國家的觀察家們,等於是在暗示美國、英國、俄羅斯和法國也是流氓國家。

為什麼結果顯而易見,但還是有仲裁的必要呢?

國際仲裁與美國再平衡

仲裁過程的地緣政治語境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回顧歷史,奧巴馬政府再平衡政策框架在2011年成形,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首次設計了美國經濟、貿易和軍事的“向亞洲傾斜”。它依賴一種混合型地區戰略,包含雙邊安全同盟、與崛起中大國的更深層關係、區域多邊機構、貿易與投資、廣泛的軍事存在,以及推動民主與人權。

隨着這一計劃的實施,以及五角大樓準備到2020年將六成美國海軍力量轉移到亞太,中國開始把再平衡戰略看作實質上的遏制。這種戰略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的美國對蘇政策。在此期間,美國加強了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傳統盟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關係,同時發展了與印度和崛起中的東盟大國等新興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同盟。

然而,這種再平衡被證明非常脆弱。貿易方面,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仍遭到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反對。儘管口頭強硬,但從2011年到2015年,美國對該地區的安全援助實際減少了20%。在此背景下,仲裁國際化,且不論其雙邊目的,就被用來服務於地緣政治的再平衡。

2013年2月,在聲稱已經用盡所有方法後,菲律賓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單方面(在北京看來)提請國際仲裁。為深化美菲雙邊關係,總統本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和他的外交部長阿爾伯特·德爾羅薩里奧還簽署了讓美軍重返菲律賓的協議。美軍是1992年里根政府支持的殘暴的馬科斯時代終結後撤出菲律賓的。2014年,美菲兩國政府簽署10年防衛協定。今年春天總統選舉期間,雙方就5個新軍事基地的選址達成協議,其中一個就位於南海。

這麼做的思路是留下強大的即成遺產,以約束2016年上台的新菲律賓總統。但5月份達沃市長杜特爾特在選舉中大勝,改變了原定的劇本。

杜特爾特的計劃

在阿基諾時代,菲律賓成為東南亞經濟增長的龍頭。但在這樣一個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接近貧困線或貧困線以下的國家裡,財富並沒有惠及普通菲律賓百姓。杜特爾特政府制定了10點經濟計劃,旨在從2017年開始將基礎設施支出提高到GDP的5%。尤其是,當地公司的外資持股上限從40%調高到了70%,這將引來更多外來直接投資,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戰略上,杜特爾特希望通過合作和加強聯邦政治,而非使用武力,為動蕩的菲律賓南部地區帶來和平。他最近對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的穆斯林發表講話時說:“不是中東向美國出口恐怖主義,而是美國進口了恐怖主義。”鑒於2002年發生的梅令案,他對美國在菲律賓和周邊地區製造緊張的戰略非常擔心。

在中國人看來,杜特爾特的經濟計劃是要效仿中國歷史性的增長奇蹟,其目標也與中國在本地區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互補。外交政策上,阿基諾政權希望借美國之力對抗中國,杜特爾特則不同,他更願意在這兩個大國之間搞平衡。他希望與中國有更廣泛深入的經濟合作,共同開發地區資源,同時不疏遠華盛頓。這種走鋼絲行為從新加坡的李光耀開始就是本地區成功的關鍵。

四種情景與唯一的解決

隨着仲裁塵埃落定,菲律賓和中國可能不得不在四種情景中作選擇。相應地,其結果可能會被美國和東盟成員國強化或削弱。

“動蕩情景”對雙邊和地區來說是最危險的。它是指談判失敗,雙方相互示強,南海發生意外衝突的潛在可能增大。危機重重、代價高昂的“地區死結情景”,指中國拒絕與菲律賓合作。這將把杜特爾特政府逼到更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牆角。而中國犧牲菲律賓所換來的,是在整個地區失分。

與之相反的是“兩極情景”。中國釋放合作信號,但菲律賓可能迫於國內反對派或外來壓力而後退。這會加強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但破壞杜特爾特的經濟計劃。更糟的是,它會迫使北京在本地區採取更強硬的防禦措施。

長期而言,“穩定情景”對馬尼拉、北京、華盛頓和東盟來說是最可取的。中菲接觸導致雙方開始真正的對話,地緣政治問題因此減輕,經濟發展中的互惠互利獲得支持。

此刻,中國和菲律賓正面臨歷史性機遇窗口,去重新調整雙邊關係,讓地區經濟戰略重獲發展動力。它要求各方冷靜、慎重、妥協。這殊非易事,但遠勝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