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杜特爾特總統為何擯棄美國推動的緊張戰略

2016-05-20

2002年,《時代》雜誌給跟隨敢死隊打擊犯罪和毒品的下任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格·杜特爾特起了個外號:“懲罰者”。而最近,《華盛頓郵報》將他定義為“危險的強人”、“民粹煽動家”。《紐約時報》則稱他為“馬尼拉的新強人”(儘管杜特爾特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擔任達沃市長)。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奧利弗稱他為“東方特朗普”,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將他的崛起視為“對菲律賓政治和東南亞民主來說非常麻煩的信號”。

的確,在2016年選舉過程中,美國觀察家對杜特爾特看法頗為負面,這反映出華盛頓對這位新總統的外交政策感到擔憂。而在菲律賓,大多數選民卻不這麼看。2016年的選舉在6000萬菲律賓適齡選民(他們代表了一個國內擁有1億人口、海外還有1000萬人的年輕國家)中被廣泛討論。最終投票率高達創紀錄的82%。

歷史上第一次,菲律賓將出現一位自稱為社會主義者的總統,他來自動蕩的棉蘭老島,志在改變腐敗、犯罪和貧困現狀,並計劃推動國家經濟、政治和防衛轉型。

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也預示着杜特爾特為實現改變將付出堅定努力,這其中也包括菲律賓-美國-中國三者之間關係的轉變。

菲律賓轉向

儘管大多數菲律賓人依然覺得和美國有着一種特殊親密關係,但他們也沒有忘記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1965-1986)的殘酷統治,以及他和里根政府的密切關係,在這段時間裡菲律賓淪為“亞洲病人”,並最終導致美國軍隊在1990年代早期撤離該國。

不過,馬尼拉仍是華盛頓除北約之外的長期盟友。這種安全關係的基礎是1951年簽署的《共同防衛條約》(MDT),這一合作關係被後續條約所強化,包括1999年的《訪問部隊協議》(VFA)、2002年的《共同後勤支持協議》(MLSA),以及2014年的《增強防衛合作協議》(EDCA),這些合作協議令美國增強了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也令美國海軍重返蘇比克灣。

這些舉措是對華盛頓在東南亞再平衡戰略的重要補充。2011年奧巴馬政府開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包括計劃到2020年將大部分美國軍艦部署到亞太地區。今年3月,馬尼拉和華盛頓還共同確定了防衛協議所覆蓋的六個合作地點。

由於菲律賓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及其外交部長艾伯特·德爾·羅薩里奧拒絕和中國展開雙邊對話,因此菲律賓將兩國領土糾紛訴諸國際法庭。此外,他們兩人還推動與華盛頓結盟,並與越南和日本展開聯合軍事演習及合作。

相反,杜特爾特將傾向於重新調整菲律賓-美國-中國三角關係。他擔心,單方面與美國合作可能不僅導致與中國的摩擦升級,還可能激怒菲律賓南部的伊斯蘭極端組織。相反,經濟合作,包括中國資本和來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基礎設施投資,有可能加速菲律賓經濟發展。

尋寶獵人與中情局怪獸

杜特爾特的支持者們對美國干涉主義的擔憂可以追溯到邁林案。《紐約時報》最近報道說,這個案子好比一場精神鬧劇,“點燃了羅德里格·杜特爾特對美國的'仇恨'”。事實上,該案的實際影響包括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這一災難性事件的導火索是2002年5月在達沃市發生的一場蹊蹺的酒店爆炸,美國人邁克爾·特倫斯·邁林(他在美國時曾用過范德米爾的姓)被控持有爆炸物。他放在萬年青酒店房間的一個金屬盒子發生爆炸,邁林雙腿炸斷。在被送到醫院後不久他便人間蒸發,手持重型武器的FBI或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探員在夜幕中將他帶走,並在未獲允許情況下將他帶出境。

這次行動獲得了當時美國大使館副領事的協助(此人在2010年成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南亞地區負責人)。這次可疑爆炸發生的大背景是,當時恐怖爆炸不斷,並奪走了數十名菲律賓人性命,同時美國和菲律賓軍隊正展開反恐行動。這件事發生後,杜特爾特拒絕了美國要求在達沃舊機場部署無人機或偵察機的要求。

官方說法是,邁林多年來一直在棉蘭老島尋找日軍在二戰時期留下的寶藏。但非官方的說法是,警察在他的酒店房間發現了硝酸銨、電子設備、強力高科技炸藥、美元以及“高度機密”文件。

據報道,邁林在此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並和南部棉蘭老島高層官員關係密切,同時他保持密切關係的組織還包括:莫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新人民軍(NPA),以及令人生畏的恐怖主義組織阿布·薩耶夫(馬科斯的反對者和參議院主席阿基利諾·小皮門特爾曾將這一組織稱為“中情局怪獸”,因為美國間諜機構曾幫助訓練他們)。

東南亞特色的緊張戰略

在華盛頓,邁林案被當成陰謀論而無人理會。但在菲律賓,很多人認為邁林是中情局特工,來往於伊斯蘭分離主義叛軍組織之間搜集情報,迫使馬尼拉同意接受更多美軍協助(2002年簽署了MLSA)。不過,這發生在911事件前數個月。

2001年1月,一份頗具影響力的蘭德報告建議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重新將美軍部署到菲律賓(這一建議直到數月前才真正實現),以保持美國在亞洲的軍事主導權。身為蘭德成員的拉姆斯菲爾德,以及副總統迪克·切尼和五角大樓的保羅·沃爾福威茨,他們都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蘭德報告和布殊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一致,強調應通過先發制人的打擊來實施美國的全球主導權。

報告還特別建議,利用“地區國家來防備可能出現的過度好鬥的中國”,措施包括與東南亞國家保持和平年代的軍事接觸、建立合作安排的多元化網絡、和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強化軍事聯繫。

由此看來,邁林案只不過是東南亞“緊張戰略”的一部分而已,這招此前在戰後意大利的“短劍行動”中曾用過。鑒於這侵犯了菲律賓國家主權,杜特爾特被激怒,並希望能團結菲律賓人,避免讓外國人利用詭計來分裂並統治他們。

當菲律賓人將杜特爾特選為下一任總統之際,美國海軍在不到七個月的時間裡第三次派軍艦進入南海爭議水域。雖然華盛頓和北京都不希望在這一地區製造直接對抗,但奧巴馬政府的舉動旨在在杜特爾特上任之前預先塑造南海現狀。距離新總統6月30日上任時間不多了。

杜特爾特很可能在美國的安全保障和中國的經濟合作之間選擇平衡,這將帶來和平與發展的良好前景。不過,杜特爾特政府將面臨巨大的“緊張戰略”壓力,一旦出現重大失誤,就可能導致事態惡化為衝突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