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嵎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

「戰略十字路口」再思考

2015-07-06

美國學者蘭普頓日前說,美中關係目前正走向臨界點,他對目前美中關係深表憂慮。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上對此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但美國突出宣傳的主旋律是:中美關係已發生質的變化,進入制定規則和體系之爭的領域,美已鎖定中國為戰略對手,美國必須強力防止中國與美形成分庭抗禮局面,並向中國施壓。當然,也有健康積極的聲音,蘭普頓本人就提出,從根本上說,美國必須重新思考對主導權的定位。也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應認清形勢,面對現實,尋求與中國合作,避免持續對抗。但這些觀點被壓制了。

這種負面下註明顯增加的現象,讓中美原本就不舒服的相互依存關係更加舒服不起來。對此,美國政府並非全無顧忌,它對中國仍然在兩面下注。最近,負責東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出面示好,說他並不認為中美關係處於臨界點,中美關係有着非常堅實的基礎和非常光明的未來。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全世界都在關心的問題,包括中美兩國人民在內。回答可能是各式各樣的。但如果放在時代變遷的放大鏡下觀察,人們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

蘇聯解體後,美國大喜過望,以為下一張多米諾骨牌就是中國。它一超獨霸,變着花樣搞亞洲北約,但一直未能如願以償。中國沒有倒下,相反,中國成了人類社會一支新的生力軍。中國的迅速發展,助推了時代變遷的量變進程,加快了國際力量對比的歷史性變化,以及世界多極化的大趨勢。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亞太戰略再平衡,以及美國決不做老二、美國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等等,都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出現的。它打出這些旗號,並不表明它的強大,而是反映了它內心的虛弱、焦慮和不安。美國懷着霸權永續心態,戴着陳舊歷史觀的眼鏡,看什麼都不順眼,總感覺有人要來搶它的頭把交椅。

其實,中國順應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時代潮流,一直在向美國釋放善意,希望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不衝突,不對抗,合作共贏,相互關照和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讓兩國不舒服的相互依存關係逐步舒服起來。美國所謂戰略再平衡,實際上是要平衡到它繼續占絕對優勢地位的狀態,任何新興力量的出現,它都視為是對這一狀態的挑戰,都要遏制和打壓。中國無意於把美國勢力排擠出太平洋,只是希望能多發揮一點積極作用。但中國因此就不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和軍力了嗎?就不作真正的國際利益攸關方了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做不到,印度、巴西和世界各國也做不到。

小布殊任總統期間,曾多次把中國列為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俄羅斯和印度也曾“光榮”地榜上有名),質疑中國是否能向著美國指引的方向走。現在看來,不是中國、俄羅斯和印度處於戰略十字路口,而是美國自己。它心情不定,傲慢而慌亂不安。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它仍在情不自禁苦爭春,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美國並不缺乏有識之士和戰略家。這些人都有美國領導世界的情結,擁愛美國普世價值觀。但他們頭腦比較清醒,比較務實。近20年來,他們不斷對世界形勢和美國政策走向提出不同意見。

早在克林頓時期,95歲的資深外交官喬治·凱南就說過,目前“整個趨勢是把我們自己看成政治開明的中心,而且是世界其他很大部分的導師。我認為這是沒有想清楚,虛榮自負,並不可取”。他強調指出,無限期地把別國政府的功能攬上身,按照美國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照當地的傳統辦事,是不行的。“這個星球絕不會由任何一個單獨的政治中心來統治”,“不論美元還是刺刀都不能保證成功”,“美國最好把對領導世界的可能性的夢想和願望縮小一點”。凱南是冷戰時期遏制政策的倡導者,他反思後的言論很有代表性。無獨有偶,十幾年後,時任印尼總統的蘇西洛在東亞一次峰會上也當著奧巴馬的面強調,現在由單一國家管理世界是“不合適的”。幾年前,時任法國總統的薩科奇和英國首相布朗也說過,現在是“相對大國時代”,世界任何重大問題離開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大國,都不可能解決。

奧巴馬上台後,2011-12年歲末年初,美國一些主流媒體總結新世紀頭十年的經驗,也曾連續發表文章,大談“春風得意的美國時代已經終結”,說美國自1945年以來一直在這個世界上獨佔鰲頭,風光無限,“美國的文書和意志就是世界的法律”。可是現在,美國人站在高山之巔,卻感到些許寂寞和憂心忡忡,覺得那些黃金年代似乎已漸行漸遠,需要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

這些反思並不是偶然的。隨着國際大局勢的變化,美國智庫觀點也在悄悄發生調整和改變。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如美籍日本人福山、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卡彭特,以及美國親密盟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他們的基本立場並未改變,對新興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大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傲慢與偏見。但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到,如今的世道變了,美國的指揮棒不那麼靈了,美國需要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定位,承認所謂“北京共識”也有可取之處。這些變化目前雖然還處在量變過程,但十分引人注目。

近來,美國進一步試圖強化在亞太的主導權和軍事存在,頻頻在南海問題上攪渾水,挑是非,拉偏架,撂狠話。美國部分媒體和知名學者,包括前總統里根的特別助理道格·班多都在擔心美國步入險境,批評美國政府插手南海問題,奉勸奧巴馬在主權爭端上置身事外,不要繼續挑釁中國,火上澆油,以免引火燒身,認為遏制中國是不可能的,駕馭中國的想法早已過時,應該公平對待中國,與中國合作。

現在不是中美各讓一步的問題,而是美國何去何從。中國無意與美國一爭天下,明確主張“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希望與美國合作共贏。最近中國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訪美時也對美國說:“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這也是中國顧全中美關係大局的由衷之言。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是否願意認真傾聽意見,做一個善解人意和欣賞世紀風情的超級大國,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