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蘇曉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南海問題考驗中美關係

2015-05-26

最近,媒體的焦點是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是否會常態化。據報道,美國海軍最新瀕海戰鬥艦沃斯堡號已在相關海域完成為期一周的巡邏。此外,美國國防部長阿什·卡特要求可以選擇將更多美國艦機派往南海,部署到有中國建築設施島礁的12海里以內。

同時美國還在考慮更多對策。美軍官員表示,希望讓日本和東盟參加在南海的巡邏。為回應這個信號,菲律賓宣布它將提供基礎設施支援,包括建造一個海軍基地。

上述行動觸及中國的敏感處。儘管美國聲稱不會介入爭端,它的所有行動只為維護“航行自由”,但它的動作實際針對的是主權問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每個國家都有權擁有根據公約設定的基線、寬度不超過12海里的領海。因此,“12海里”被看成領海象徵,外國在這一範圍內的行動自然對主權國家的安全環境產生影響。

很明顯,美國試圖利用向島礁12海里以內派遣船隻,懲罰或報復中國的填海造地。美國認定中國的島礁建設行為是為改變南海現狀,是對其他領土聲索國的挑釁。美國明確表示它很關注中方建設的速度和規模,以及這些設施的潛在軍事用圖,並施壓中國要求“凍結”建設工程。

美國認為這些對策將阻止中國繼續增強在南沙群島的力量,有利於美國控制局勢。同時美國可以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實施其亞洲再平衡戰略。

但美國誤判了當前南海的事態發展。

一方面,美國低估了中國捍衛南海領土和權利的決心。是中國提出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想法,希望在發展過程中避免與美國對抗。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會為討好其他大國在主權問題上讓步。中國已明確回應,表示“密切關注”有關美國計劃加強在南海軍事存在的報道,並要求美方作出澄清。

武力解決南海爭端不是中國的目的,但中國不放棄為突發情況作準備的權利。面對南海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中國必須為保衛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制定多個計劃,包括配備空中和海上監視能力。

另一方面,美國過高估計了本地區國家對美國增加在南海軍事存在的支持。 菲律賓渴望把美國拉入南海爭端,但東盟和非主權聲索國對美國更深介入地區重要事務有戒心。這些國家更希望在“10+1”這樣的地區框架內解決問題,並且不希望在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間選邊站隊。

美國的盟國在充分協調美國的任務安排上也有困難。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希望與美國走得更近,但對在南海巡邏的計劃,政府面臨來自民間的強烈反對。這可能會阻止日本匆忙作出決定。在菲律賓,總統和外長是推動與美國進行軍事合作的重要人物,但許多普通人對美軍的歸來不滿,他們反對在國家領土上重建美軍基地。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加深對中國的政策思維特別是基本原則方針的認識是有益的。美國談論國際準則的時候,必須了解史實,尊重源自歷史的權利。

在主權問題上美國沒有多少插手的空間,但它可以在南海危機管理中發揮作用。美國最好對地區國家採取的主動行動保持警惕,尤其警惕曾經肆意妄為的主權聲索國。

南海問題給中美合作蒙上陰影。一些分析家甚至把它渲染成因為南海競爭加劇而出現的中美關係“轉折點”。是時候阻止這一爭端左右中美雙邊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