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自然與財富:來自北京的喻世明言

2015-11-10

中國北京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現有人口超過2000萬,2020年人口預期超過2500萬,2050年可能達到5000萬。

climate.jpg

北京異乎尋常的增長伴隨着工業發展、對燃煤電廠的極大依賴、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城市擴張以及由此產生的嚴重空氣污染。2008年4月到2014年3月的六年時間裡,北京至少有1812天的空氣質量為“不健康”,只有兩天空氣質量優於“好”。北京和其他中國城市的污染帶來了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特別是心臟病、中風和肺癌。2015年1月,北京市市長承認,由於霧霾,“北京已經不是一個宜居城市”。這引起了全球關注。

但是,如何應對空氣污染,北京的富人和窮人有很大差別。

在北京和中國其他主要城市的人口當中,窮人、少數民族和農村移民等弱勢群體最接近污染源,健康更容易受到影響。這些弱勢群體被局限在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居民聚集區,那裡地方犯罪率高,基礎設施和服務匱乏,生活條件差,通常離工作地點很遠。從骯髒的居住區搬到離工作地點更近的地方基本是無望的,北京大部分工作集中在離市中心三英里以內的地方,但只有富人才住得起市中心。

相比之下,富人也有更多選擇來應對北京的空氣污染。他們可以住在潔凈有序的城市居民區,有更好的工作,享受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如一流的學校和醫院。極富有的人還能以非常手段保護自己免受空氣污染,如北京一所精英私立學校搭建了巨大的充氣式空氣調節穹頂,保護學生上體育課和戶外活動時免受空氣污染危害。校方一位官員解釋說:“家長每年交2萬英鎊學費,最起碼他們希望有一個沒有污染的學習環境吧。”還有越來越多的有錢人僅以保護身體健康為由,就把子女送到國外上學。

北京的空氣污染,以及富人和窮人在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上形成的鮮明對比,佐證了我最近由帕格雷夫·麥克米蘭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與財富:克服環境稀缺與不平等》一書的主旨。我在書中認為,當今世界經濟面臨著兩個最大威脅:

·環境退化加劇。

·貧富差別拉大。

輔以歷史與現代的事例,我認為,對所有經濟體來說,這兩種威脅都是結構失衡加劇的表徵,顯示自然如何被用於創造財富,以及財富如何被人們分享。而這種失衡的根源,是自然資本定價過低導致開發失度,同時人力資本供不應求加劇了財富的不平等。

以下概括了本書的主要觀點。經濟財產主要由三部分資產組成:再生資本、人力資本、包括生態資本在內的自然資本。金融資產加上經濟財產,構成國家全部的財富,即通常所謂的國家財富。近幾十年,金融資產成為財富的主要形式,富人的收入和財產更多地來自金融部門,而且,其不受約束的擴張導致了更大的金融風險與動蕩,加劇了財富的集中和全球失衡。一直以來,再生資本過度集中了資源和能源,而且它是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的主渠道。結果是,隨着再生資本的積累,對自然資本的佔用越來越多,對相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現代經濟中,人力資本積累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步伐,這使得高技能與低技能勞動力之間的工資差距不斷拉大。全球性的影響也增加了財富不均、貧困、結構性失業和社會兩極分化。最後,自然資本定價過低,導致資源被過度利用,環境過度退化,結果是增加了生態與環境資源的稀缺,並出現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化和水供應不足。

造成失衡的一個原因,是世界經濟的現行生產結構主要源自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創新。這些創新發生在1870年到1900年,很大程度上是依賴電力和內燃機,除了煤之外,新的氫碳化合物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也反過來促進了這一時期的創新。利用新技術與經濟變革,美國最終實現了崛起。這也成為20世紀的工業化模式,中國亦不例外。隨着工業化蔓延全球,在能源與資源貿易的促進下,全球生產力大為提高,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7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本身就是化石燃料時代的產物。19世紀90年代以來,煤、石油和天然氣佔全球能源消耗的至少一半。儘管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興起,化石燃料今天仍佔全球能源消耗的80%。而且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經濟對能源的倚重程度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不可再生原材料,如礦物與礦石、建築材料、不可再生有機物等,這些佔到了今天原材料消耗的95%。

20世紀初,伴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兩個長期趨勢:一是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二是對資源與能源的使用日益增加。這兩種趨勢是理解上世紀70年代以來結構失衡的基礎。

現代經濟使這種失衡加劇。自然生態資本持續定價過低,使環境稀缺帶來的成本增加被掩蓋了。我們沒有投資於充足的人力資本,以跟上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的步伐,而是任由熟練勞動力變成稀缺商品,導致工資越來越高。我們似乎是準備接受環境過度退化和財富不平衡所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後果了。

為解決當前的結構失衡,我們必須着手解決環境惡化和人力資本不足的雙重問題,我稱之為“均衡財富戰略”。這一戰略還必須包括採取直接對策,讓大批資源依賴型經濟體獲益,同時消滅全球範圍內嚴重的貧困問題。此外,還需解決全球市場的作用缺失,包括氣候變化、生態稀缺和水供應下降。

故此,均衡財富戰略的四個關鍵要素是:

1、改變自然資本持續定價過低的狀況,因為它導致所有經濟體對自然資本過度使用。

2、改變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因為它使財富不平衡加劇。

3、針對自然資源使用效率低下和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採取對策。

4、創建解決全球主要環境問題的市場。

均衡財富戰略並非沒有成本,它需要所有經濟體作出實質性承諾。除非採取這一戰略,讓世界經濟向創新與增長的新時代轉型,否則當前環境稀缺和不平等的全球性威脅將日甚一日。

總之,存在兩種可能的前景,一是保留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沉痾,一是世界經濟步入創新、持續增長和經濟繁榮的第三次革命。轉型大不易,但世界多數人口按照現在這種模式,利用自然來積累財富,其結局即使不是災難性的,也會相當不堪。在這種情況下,困擾北京和中國其他主要城市的污染問題將在世界各地逐漸成為常態,富人和窮人應對這一問題的能力也會有天壤之別。

climate-ma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