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們一起重振了全球經濟,我們必須確保兩國能夠合力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為未來做好準備。
JC:中國已經改革了,我們也常常聽到,中美關係在這40年里也發生了變化,你認為這當中的變化是什麼呢?
CH Tung:
我認為變化在於國家的領導人真正明白,合作比互相對抗更好的道理。
我舉個例子, 2008年時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布殊總統入主白宮,他召集各國首領到華盛頓,討論金融危機帶給全球的難題,當時美國承諾要刺激本國經濟。因為美國經濟復蘇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好處,但布殊總統知道他仍然需要中國的協助,他打電話給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胡錦濤在他的遊說下飛到華盛頓加入會議,最後中國同意出資4,000億美元在中國進行投資,讓中國經濟再度增長。
中國經濟活躍起來,就幫助到其他所有國家,所以,是中美兩國攜手一起做,最終重振了全球經濟。
這是雙方合作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國有意識地走到一起,達成共識完成目標,而如果只有一方,我覺得會非常困難。
JC:你談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還有兩國其他同心合力,一起解決問題的例子嗎?
CH Tung:
幾年後,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先生就氣候問題會面,並表示:“我們必須確保兩國能夠合力解決問題。”奧巴馬總統可以比較好的與發達國家溝通,中國可以聯繫其他發展中的國家。
當時中國已在研究可再生能源,成功的話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整個形勢都十分重要。兩國同意進行合作,並在巴黎一起說服其他國家,簽署了巴黎協議
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成功合作。
JC:中美關係40年來已經發展起來,兩國之間是不是存在着互補?
不久之後,西非出現伊波拉病毒,中美又走到一起,與世界衛生組織協作,最終解決了伊波拉的問題。
我想表達的是,想一想兩國的合作,想一想我們還能一起做些什麼。
現在有很多人從非洲往歐洲遷移,從南美往美國遷移,原因是非洲、南美和中美地區的貧困問題,還有一些移民是因為中東地區的戰亂。
中國在非洲有大量的經濟活動,如果能幫助這些非洲國家更快地健康發展,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人們就不會想離開他們的家園到別國,因為他們都想留在自己的國家,但前提是他們在家鄉能夠生活。
有未來,還有很多其他可以合作的例子,像探索海洋、探索太空。
(董建華先生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