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失業問題將會是所有人的重大挑戰。董建華先生專訪,我們應該怎樣為未來做好準備,及今日的經濟及貿易環境。
JC:董先生,我們來談談經濟和貿易,多年以來,經貿都被視為中美兩國之間的接口,也是穩定雙邊關係的一種方式。你同意嗎?
CH Tung:
貿易對美國非常重要,對中國也一樣,這是一種互補性的關係。
貿易對雙方都有利,應該好好去培養,一同為之努力,兩國都會得益。
JC:美國常常有人說中國市場還未對世界開放,你又同意這種說法嗎?
CH Tung:
我不同意。2018年底,68,000家美國公司已經進駐中國,在當地生產及銷售產品,我想當年的總銷售總額大約是6800億美元,這是個龐大的數字。
美國人總在說貿易逆差,大概有3500億美元,這數字是如何計算出的呢?如果市場仍未開放,美國在中國不會有68,000家企業吧?
JC:美國有很多人說,正因為貿易關係,讓美國人民失去了寶貴的工作,他們的家庭、社區都受到了影響,你怎麼看呢?
CH Tung:
總會有人討論在中美貿易關係之下,美國失去了多少工作,美國的失業數字大概是240萬,但很多來自美國的專家,甚至大學的學者都指出,大約85%的失業是機械人和工序的自動化造成的。
伴隨着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失業問題將會是所有人的重大挑戰,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怎樣創造效能?如何創造?
新科技對就業市場可能有破壞性,我們應該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出口創造了工作機會,中國人到美國旅遊,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也能創造就業,現在還有30萬中國留學生身在美國,實際上創造很多就業,加起來的就業機會超過200萬,數字未必特別大,也不小。
JC:中國正增長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你從政之前是經商的,是個商界領袖,你覺得外國人將來在中國可以把握到發展的機遇嗎?
CH Tung:
中國經濟的增長十分強勁,出乎大家意料,我們一直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其實到今年年底,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了。
目前的數據正顯示著這個趨勢,事實上中國有14億人口,比美國多三至四倍,市場是非常、非常大,這就是68,000家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原因。
這就是互補性所在:你可以輸出任何你想出口的貨品,也可以輸入任何你需要的貨品,中國市場很大,可以提供很多機會。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兩國攜手合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