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來稿選登 > 正文

近期印度南海政策回顧及展望

張舒   2018-02-10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着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翻篇,南海局勢逐步降溫、向好發展。而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域外力量的干擾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印度,作為美國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戰略的核心環節,無疑將是南海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角”之一。2017年印度在南海的最新動向已表露無遺。對於南海問題的印度因素,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應時刻保持警惕,並審慎處理之。

一、印度對南海問題介入持續加深 

2017年以來,印度莫迪政府不斷加大介入南海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增加自身力量在南海地區的投射,最大限度地服務國家利益。 

第一,繼續加強與越南在國防和南海油氣開發領域的合作。自2016年印、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邊防務關係不斷增強。2017年8月印度向越南出售其“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導彈,此前雙方已就此進行多輪會談。越南於7月初將印度國營石油企業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 Videsh)在南海爭議海域開採石油的合約延長兩年,這一單方面、非法的油氣開採活動是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踐踏。2015-2018年越南擔任東盟-印度關係協調國,兩國在此期間雙邊經貿、防務關係不斷提升。藉助越南與東盟,印度正不斷增強其在南海和東南亞的軍事存在。 

第二,深化與美、日等域外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性互動與合作。6月莫迪訪美期間發表的美印聯合聲明重申保障航行及飛越自由,強調以和平方式依據國際法解決領土爭端,並決定擴大海上安全合作。美國還批准向印度出售22架海上無人偵察機,極大地增強了印度在印度洋及周邊海域的軍事行動能力。自美國《2017國防授權法》確定印度為“主要防務夥伴”以來,印度日益加深與美國的戰略合作。2017年日印防務領域合作全面推進。7月20日,印度-日本民用核能協議生效,這是日本首次與《核不擴散條約》的非簽署國達成類似協議。9月5日印度-日本年度防長對話決定在包括軍民兩用技術在內的軍備生產領域和反潛訓練領域開展密切協作。9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印,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將在國防裝備、技術和工業合作等領域加強合作,設立“日印東向行動(Act East)論壇”,日本還表示會增加對印度東北部地區投資等,具有明顯針對中國的意味。 

印度還積極拓展政治安全合作框架。莫迪政府上台後,印度一改過去對美日政治安全合作倡議較為謹慎的態度,轉而開始積极參与多邊政治合作框架。11月東盟會議期間,美、日、印、澳四國外交部門官員會面,同意為建設“自由、開放、繁榮和包容的印太地區”合作。這是繼2007年日本提出“四方聯盟”概念後,四個國家首次單獨舉行會議。 

第三,擴大與南海周邊國家在聯合軍演、軍事培訓、軍事設施共享等領域的合作,擴大在南海地區的戰略存在。2017年初印度與新加坡將空軍訓練協議延長5年,新加坡可繼續利用印度的軍事設施培訓武裝部隊。5月18日印、新兩國開始在南海爭議海域舉行“SIMBEX”雙邊演習,內容從單一的反潛作戰向多方面行動的綜合性演習轉變,這一演習自2005年起地點由印度西南岸的科欽轉移至南海。11月29日印度-新加坡海軍簽署《海軍雙邊協議》,內容包括海上安全合作、聯合演習、“臨時使用彼此的海軍設施”以及後勤支持。作為印度與馬六甲海峽以東國家簽訂的首份軍事後勤協議,該文件將印度影響力向馬六甲海峽東端延伸,有助於印度控制南海這一戰略水道。 

二、內外多重因素將合力推動印度南海政策發展 

總體來說,印度南海政策發展受其“大國夢”的壯志雄心驅使。在這一框架之下,未來印度南海政策發展將同時受到內外因素的多重影響,具體如下: 

第一,印度國內民族主義驅使。莫迪上台後,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急於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希望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和參與度,從而在地區秩序和國際秩序構建中佔據有利地位。2017年3月地方議會選舉中,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在印度人口最多、擁有國會席位最多的省份—北方邦取得壓倒性勝利,為人民黨連任2019年大選提供更大可能性。 

第二,“印太”戰略的推動。奧巴馬時期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對接,國務卿蒂勒森和總統特朗普都大力渲染的“印太”構想,更是將印度作為其中重要一極,因此印度更加樂見“印太”構想變為現實,藉助美國的影響力和戰略資源平衡“印太”區域的權力結構,拓展在南海的戰略利益。 

第三,對中國的戰略反制。近年來,中國不斷重視發展遠洋海軍能力,努力推動包括海軍演習和港口項目在內的跨印度洋海上聯繫。2017年7月,中國駐吉布提保障基地正式建立,這是中國首個海外海軍後勤保障基地;12月馬爾代夫與中國宣布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印度素來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活動逐漸增多與莫迪政府希望鞏固保持其在印度洋地區傳統影響力的意圖相互衝突。莫迪政府自然希望利用南海問題反制中國,阻止或遲滯中國影響力向印度洋的“擴張”,同時可以分散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中巴經濟合作等議題的注意力。 

三、2018印度南海動向展望 

在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帶領下,印度將繼續積極主動地參與地區和全球事務,拓展在亞太地區尤其是南海的戰略利益。 

首先,印度在南海仍將堅持有限介入的立場,參與美國主導南海聯合巡航的可能性很小。中印戰略競爭性矛盾遠未及中美、中日的結構性矛盾。印度一直堅持傳統的“不結盟”

外交政策,面對特朗普上任以來在南海進行的四次“航行自由行動”,以及重提“印太”構想,印度依然會對美日的政策主張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形成與中國直接對抗的不利局面,以繼續獲取與中國經貿往來的巨大利好。 

第二,繼續藉助越南、新加坡等南海周邊國家擴大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其戰略觸角亦將進一步向南海和西太平洋方向延伸。印、越目前已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還會繼續深化現有合作領域,如武器貿易、技術共享和油氣開發等。2018年新加坡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印、新兩國防務關係的提升將成為印度“東向行動政策”的又一突破口。印-新合作將成為印度-東盟關係大背景下的重要支點。 

第三,對中國繼續進行戰略牽制。印度外交國務秘書蘇傑生在2017年第二屆瑞辛納對話中表示“中巴經濟走廊途經我們視為印度領土的地區,這是被巴基斯坦非法佔領的克什米爾地區”,這是印度首次將中巴經濟走廊同印度領土聯繫在一起。莫迪政府將繼續利用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戰略牽制,以減輕陸上壓力。 

中印雖同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力日益增長,但中國對印度在經濟、政治、安全領域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優勢將一步步擴大,而印度對中國心理上的猜疑、戒備和行動上的對抗將只增不減。當前,中國-東盟正致力於構建基於規則的南海秩序,謀劃南海的長治久安。印度的戰略性介入

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這一進程。中國與東盟國家應注意警惕和關注,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一同探索“防干擾”的可操作性機制。

(作者:張舒,中國南海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投稿說明
  中美聚焦中文網是全球中文讀者了解和探討中美關係的一個平台,圍繞中美熱點話題,網站發佈多方觀點,幫助讀者客觀、理性和全面地了解和思考中美關係。
  歡迎讀者投稿,我們將擇優發佈在《來稿選登》欄目。作者對所投稿件的內容、事實和版權負全部責任。
  投稿郵箱 editor@chinausfoc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