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懷默霆 美國哈佛大學約翰·斯旺安斯特拉國際研究與社會學榮休教授

計劃生育政策的終結與中國的人口挑戰

2018-11-28
CC.jpg

2015年10月,在執行了35年之後,中國共產黨宣布結束計劃生育政策。從2016年1月1日起,每對中國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雖然至少目前每對夫婦可以生育孩子的數量不允許超過這一數字)。自2001年起,一個由20多名中國人口學家組成的非正式小組就一直進行研究與呼籲,敦促政府結束這一聲名狼藉的政策。這些專家認為,取消計劃生育政策不會帶來新一輪的人口暴增,而維持強制執行的生育控制是造成多項人口挑戰的主要因素。但直到2015年,中國領導層都對這一呼籲置若罔聞,最終帶來了“步伐太小、行動太遲”的惡果。可以明確的是,即便中國共產黨現在取消所有生育控制政策,或隨後發動大規模運動號召中國人民生育更多後代,中國都無法逃避由其獨特人口歷史衍生出的種種挑戰。要想理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重要的是首先要釐清歷史,以正視聽。

中國強制性的生育控制政策實際上幾乎在45年前就開始實施了,而非通常認為的35年前。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當時毛澤東依然大權在握,中國共產黨發動了“晚生、稀生、少生”運動,要求城市家庭不應生育超過兩個孩子,而農村家庭不應生育超過三個。這項運動在實施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嚴格執行技術,而這些技術在後來的計劃生育時代被進一步以更高壓的手段執行。該項運動取得了顯著成果。一名普通女性預計在其一生中總計生育子女的數量(總生育率)從1970年的接近6下降到1978-1979年的2.7-2.8,勉強高於生育替代率要求的2.1。事實上,自1970年開始至今的中國生育率下滑中,約有70%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而這是在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之前。

由於急切地想要進一步降低生育率,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領導人們於1980年出台了計劃生育政策。雖然當時的人口學家們預計,對“晚生、稀生、少生”政策稍作調整就可以實現官方的人口控制目標,這樣可以減少政策實施過程中對民眾的強制傷害行為。充滿諷刺意味的是,中國的生育率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並未進一步下滑,相反當時的生育率出現了波動,並一直維持在高於1978 年的水平。然而,在80年代後半期,生育率出現了進一步下滑,於90年代初期觸及生育替代率,並持續下降至每位育齡女性人均生育1.5-1.6的水平。

與東亞地區其他地方一樣,中國向低生育率國家轉型的主要推動力是其令人驚嘆的經濟發展,而非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這段歷史的結果就是,依然是一個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出現了一代人,他們低於標準的生育替代率更常見於諸如加拿大、西班牙和日本等富裕國家(同時低於諸如英國和美國等國家)。

這種超速下滑的生育率令中國面臨何種人口挑戰?首先,雖然中國依然是地球上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再過不到10年,屆時中國的人口將達到峰值約14億,然後開始顯著下滑。這種日益逼近的人口增長逆轉態勢已經開始帶來將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劇烈變化,尤其是人口的快速老齡化以及勞動力市場新增人口的下滑。目前,中國超過60歲的人口數量約為2.4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至3.6億。一大部分的中國老人將只有一個孩子在他們的老年時期為其提供支持,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很有可能成為失獨人口。人口學家預計,超過 80歲的中國男性中將有6%成為失獨老人,而在女性中這一數字更是高達17%。這一現實增加了對非家庭養老機構的需求以及補充或替代依靠成年子女贍養老人這種傳統方式的資金需求。

同時,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勞動人口數量已經開始下滑,其中20-29歲的勞動人口數量目前約為2億,而這部分人口數量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縮減25%,降至1.5億。這些新增勞動人口目前正享受着相對的供給稀缺帶來的工資水平上漲,但中國在出口導向型製造業領域的國家競爭力正在受到這種趨勢的威脅,而近期中美之間極具爭議的貿易關係更是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威脅。因此,一方面需要贍養的老人數量正在快速攀升,而另一方面可以用於贍養這些老人的勞動力人口和收入卻正在縮減。

人口快速老齡化還有可能拖累中國試圖將經濟重心轉向國內消費的努力,因為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通常在消費上花費的收入較少(想想哪部分人群更可能購買新房子、新汽車、新電子產品等)。未來很多年,中國將不得不面對“未富先老”的挑戰,將本應用於促進經濟增長的資金轉而用於滿足社會福利需求。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另一項挑戰就是如何應對由長達數十年性別選擇生育帶來的超過3000萬過剩男性人口(而每年高達15-20%的過剩男性人口於近些年降生)。這種現狀已經開始帶來高企的犯罪率、婦女拐賣和其他社會問題。

計劃生育政策的終結,甚至全面放開所有生育控制手段,能夠提高中國的生育率,幫助其克服這些日益嚴峻的人口挑戰么?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有如下幾點。雖然轉變於近期發生,但中國公民對於放寬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應一直令人失望。2016年的出生率僅比2015年高出一點,並在2017年轉而下滑3.5%,而且目前來看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下滑趨勢會出現顯著逆轉。實地調查研究顯示,在大部分中國年輕人中早已出現那種更加富裕國家國民所特有的心態;他們想要更多地關注如何給一個孩子創造高質量的養育環境,他們同時還擔心成本、額外負擔以及如果生育更多子女會迫使身為父母的他們放棄很多機會。但如果政府開始為那些生育更多子女的夫婦提供金融和其他支持的話,又會如何?來自其他國家的證據都顯示,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當代的新加坡和日本,在說服國民多生孩子這點上,政府面臨的困難甚至要大於說服他們少生孩子。

即便中國共產黨找到了可以促進未來生育率的“魔杖”,中國依然面臨著“人口動能”障礙。所有社會都是如此,今天降生的孩子們至少在未來20年內都無法進入勞動力市場、結婚、生兒育女。要想避免中共過去的人口政策帶來的種種挑戰已經太遲。中國的領導人們曾迫使其國民接受計劃生育政策,他們承諾這種短期的犧牲與痛苦將在未來帶來巨大的收益,但長達45年的強制人口控制政策帶來扭曲的人口結構,而扭曲的人口結構將令這一諾言無法兌現,並讓中國領導層不得不飽嘗數十年錯誤政策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