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習近平十九大講話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

2017-10-24
S2.jpg

沒有人能抱怨習近平在10月18日北京召開的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忽視了誰。在近三個半小時中,習近平長達三萬字的演說幾乎沒有給中外聽眾留下任何可供填補的空白。借用他喜歡的一個詞來形容這次演講,那就是“全面”。這份演講稿涵蓋了文化、道德、環境、經濟和意識形態。報告論述了改革和創建一個側重服務消費與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性,論述了“一帶一路”倡議和建立偉大強國的民族使命。他在軍隊、香港和台灣議題上措辭強烈。如果想對2017年中國的發展現狀作出評估,那麼這份文件涵蓋了大部分重要領域。

一些對習近平講話的解讀認為,這份文件可以被視為一份宣言。但這份報告用了大量篇幅來列舉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將成為中國未來行動的基礎。報告中找不到任何激進的新政策——那些在西方政治體制下參加競選的黨派為吸引眼球、爭取選民而爭相提出的激進政策。中國共產黨黨中央總書記的講話無需着眼於競爭,他的演講僅僅是黨內共識的公開表述。單單是這份演講創紀錄的時長就清楚地表明,黨內存在相當大的共識,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而這種共識涵蓋多個領域。我們甚至無需細聽演講內容,而僅僅通過觀察它的持續過程,就可以領會到這一點。

然而,有一個重要領域習近平並沒有重點談及。雖然這是一份政治報告,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習近平的演講沒有直接觸及政治改革的任何議題。演講中沒有談到任何重啟並重振鄉村選舉的努力,而對於去年的心頭好——黨內民主,也是隻字未提。與2007年胡錦濤講話不同的是,今年的演講最常被提及的詞語是“現代化”,而非彼時的“民主”。

那這是不是說中國決心依靠一套絕不推行民主化的政治體制繼續前行?習近平在演講中對於政治改革領域的具體措施隻字未提,但同時關於改革和改變的話語又幾乎遍及整份報告,這就暴露出一個巨大弱點,即中共在這一領域還沒有一份清晰的計劃。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共認為當前的制度安排完美適用,將萬古長存。顯然,這個一黨專制的國家想要維持這種制度,但它同時深知需要找到方法,令社會其他重要組成部分——中產階級、城市專業階層、私營企業人士和農民參與決策。畢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政策提出下放財政權,同時大力支持非國有公司參與國有企業運營。而現在的問題是,在不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前提下,這真的能發生么?

在習近平的宏大演講中,對於政治體制改革這一中國發展進程最令人頭痛的領域將何去何從,我們可以獲知一些線索,但僅僅是非常隱晦的線索。這就是習近平宣揚的大膽的新意識形態概念——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並非最引人注目的詞語,然而,它暗示着中共想要重新獲得執政授權的努力,甚至將2035年設置為一個目標年限,宣稱在那之前完善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這種時限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35年,中國將依據自身國情完成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工程。當下,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稍顯抽象的概念。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中國需要進一步推進城鎮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完善的軟件基礎設施和覆蓋全民的社會醫療福利體系,並實現習近平在過去五年中大力宣揚的“中國夢”。

我們必須承認,為了實現這一宏偉願景,中國必須在實現富裕、治理環境、大規模城鎮化的基礎上付出更多努力。它同時需要中國共產黨轉變其在中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畢竟,這正是中國自1978年推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一階段中所做的。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允許了中國社會大規模去政治化,默許(隨後擁抱)了國內市場的崛起,允許外國資本進入,甚至容忍了私人企業主的出現。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中共還曾一度考慮過引入差額選舉,至少是在鄉村選舉層面。

這一階段的改革進程結束了。但現代化和改革新紀元的興起預示着試驗時代的回歸。2035年的藍圖以非常抽象的詞語描繪出一幅圖景,在這裡變化不僅可能發生在經濟、社會和外交領域,還可能發生在政治領域。在這樣的一個空間里,很可能發生一些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將成為一個多黨制民主國家,情況遠非如此。但這的確意味着中共將試圖回應向一個更多元、參與度更高的一黨制轉變的呼聲。習近平在演講中並未明確提到這一點,但這一事實本身就深具意味。因為他也並沒有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無需進行政治改革,無需轉變治理模式。他只是說,中國不會照搬西方模式。他今年的十九大報告至少為轉變的發生提供了一個空間。現在的問題是,誰將為這種轉變提供想法與戰略,這些想法與戰略必須能夠符合、支持並實現習近平在演講中詳盡闡述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抱負。如果執政的中共無法推行改革,無法對自身進行改良,很難想像這些抱負終有一天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