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六中全會引發的思考

2016-11-11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備受關注。在國內,黨心民心聚合,翹首仰望;在國外,被中共奮發自強精神吸引,拭目以待。

S5.jpg

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多不在於中共為什麼要全面從嚴治黨,而是有哪些新舉措足以達到預期目的。

全會濃烈的全面從嚴治黨氛圍,讓人感覺決心之大、信心之足,是迫不及待的,是胸有成竹的。

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一步,是確立習近平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是四年來輝煌業績的必然體現,而且是由下而上推動形成的結果。這預示着,中國將迎來一個新時代。

何謂全面從嚴治黨?從深度看,要排除險情,任務艱巨;從廣度看,問題多多,覆蓋面很寬。中國領導人常說,黨風問題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要能成功地率領13億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有自強不息。自強其實就是自救。

這些年來,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嚴重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使得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莫過於腐敗繁衍。腐敗削弱黨的執政基礎,腐敗降低黨的執政能力,腐敗動搖黨的執政地位。

歷史一再證明,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牢固基礎和力量源泉。黨的執政能力首先體現在黨的各級領導特別是中央領導。近9000萬黨員,從領導幹部到普通黨員,每個人都是黨的細胞,不同程度上都對黨的執政狀況負有責任。人民群眾固然主要是從黨的方針、政策及其成效來評價黨,但更經常的卻是透過黨員、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的形象來看待黨。

全國各族人民希望在黨的帶領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建黨和建國“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黨的執政地位能否穩固,關鍵就看人民的態度。黨是舟,人民是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形勢下和在推廣市場經濟的新條件下,中共黨內不斷地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人物,他們充當人民的公僕,言行一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有不少腐敗墮落的幹部,他們利欲熏心,貪污受賄,自我毀滅。這幫敗類,恰如明代呂坤所言:“鑒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權不能自稱,囿於物也。”

S6.jpg

全面從嚴治黨,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預防腐敗的必由之路。人所共知,市場經濟是由多種所有製成分亦即多種利益集團構成,其中私人利益集團隨着它們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增大,不可避免地要借重權勢,尋求政治上的代理人。這樣一來,它們往往就不擇手段地對當權者進行拉攏和利誘,加之一些黨的幹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腐蝕,政治上不堅定,於是“權錢交易”的惡劣現象層出不窮。這是新形勢下黨反腐倡廉的最大難點所在。共產黨人絕對不能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皆物化,癥結在於“只一念貪私,便化剛為柔,塞智為昏,染潔為污”。

蘇聯共產黨是前車之鑒。蘇共執政70多年,卻未能擺脫由興而衰、壽不過百、被歷史拋棄的厄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變成從群眾中來到官僚特權階層中去,人民公僕成為人民勞動成果的蝕耗者。

執政黨要管好國家,必先管好自身。不作為是危險的,小作為是無用的,唯有大作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中共經過艱辛探索和實踐,且借鑒蘇共的教訓,積累了執政的成功經驗。簡言之,那就是堅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經驗表明,全面從嚴治黨,反腐防腐,必須具備黨紀監督、法律監督和人民監督,三者結合,從而使監督機制化。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黨內監督機制化的保障。

反腐倡廉,人民群眾高興,貪官污吏驚恐萬分,抵制的暗流不可小覷。中共領導的風格是知難而進,攻堅克難。弘揚紅軍長征的艱苦奮鬥精神,用意即在此。

鑒於多年來反腐的實戰成果,人們對於中共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信心,已很少懷疑。六中全會強調的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務求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相信在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還會根據形勢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增加後續措施,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中國人民喜歡得到歷史驗證的三句話: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