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如何應對下一場全球難民危機

2024-08-26
李錚.jpg

2014年以來,數以萬計的婦女兒童從中美洲多個國家湧向美國南部邊境,造成持續不斷的邊境危機。這場非正常的人類遷徙表明,美國推動的全球化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家之間的發展鴻溝問題,而隨着全球氣候變化,這種落差仍在不斷擴大。

沒有人心甘情願背井離鄉,但對這些難民而言,走上這條危險道路是唯一的選擇。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中美洲的社會生態高度脆弱,乾旱、熱帶颶風讓該地區農作物連年歉收,更多人陷入極度貧困,也加大了當地的社會治安問題。與此同時,這一地區與周邊地區的發展差距不斷擴大,似乎在不遠處就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甚至致富的機會。一些組織和個人利用當地人的焦慮,成為非法移民的組織者,助長了這一趨勢。

南部邊境問題不僅造成眾多悲劇,也成為美國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在2016年、2020年、2024年三次大選中,邊境危機和非法移民問題均成為兩黨爭議重點。前總統特朗普和共和黨要求採取強硬措施,包括修建“邊境牆”,遣返大多數非法移民,嚴格限制非法移民獲得美國居留權。民主黨則更關注這場危機中的人道主義災難,如未成年難民、人口販賣、有組織犯罪等。

此外,美國國內保守派和反華勢力沒有放過利用該議題抹黑中國的機會。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稱,邊境危機給中國對美滲透提供了機會,這些缺乏生計的人群很容易成為“外國代理人”。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稱,中國社交媒體成為新一輪非法移民湧入的“推手”,一些非法移民組織者利用這些數字平台發放廣告和指引,形成新的利益鏈條。

雖然美國不同政治勢力提出各種各樣理由,也採取了不同解決方案,但都沒有改變一個基本事實,即非法移民仍在不斷增多。即便在特朗普修建“邊境牆”的2018年,仍有數十波大規模“篷車”移民前往美國南部邊境。由此可見,如果不設法解決問題的源頭,這些人不會回頭,也很難被嚇走。

相比戰爭造成的歐洲難民危機,美國面臨的非法移民問題更加複雜,也更加持久。這場危機是氣候變化、發展鴻溝、技術革命共同作用的結果,凸顯更多發展中國家在當前全球趨勢下的艱難處境,更可能成為下一個動搖各國穩定的普遍性問題。2024年3月,聯合國緊急救濟協調員格里菲思稱,全球境內流離失所者人數已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7000萬,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找到解決辦法。

發展鴻溝是造成這一危機的主要原因。從歷史規律看,難民危機往往出現在一輪全球化的尾部,此次也不例外。近年來,美國及不少西方國家本土保護主義上升,經濟政策更加民粹化,這擴大了南北差距和美洲地區的發展鴻溝。中美洲國家沒有趕上前一輪全球化發展浪潮,又失去了繼續受益全球化的機會,自然受到的傷害最深。

氣候變化和技術革命則加劇了發展鴻溝帶來的問題。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對欠發達國家衝擊最為嚴重,可能瞬間毀掉一些家庭的畢生積蓄,讓他們面臨飢荒、傳染病、飲水短缺等現實生計問題。據聯合國估算,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2億人因氣候變化失去家園,其中絕大多數人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極端貧困,又容易造成“越貧困越動蕩”的惡性循環。

以社交媒體、手機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應用在這場危機中並沒有發揮建設性作用。由於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各類虛假、誘導性信息,這些欠發達地區民眾更容易被誤導和煽動,從而走上危險的道路。一些犯罪組織更善於利用社交媒體、暗網等技術手段招募人員和掩蓋非法所得,而這些國家的政府則缺乏相應的治理能力。

面對上述深層和複雜的原因,中國與美國應如何看待和解決這場危機?一方面,難民危機是美國採取“以鄰為壑”政策的必然結果。民粹主義經濟政策和“小圈子”經貿體系只會受益少數國家,製造更深刻、更難以修復的發展鴻溝。美國與發達國家製造的“經濟邊界”越清晰,意味着其外圍可能越動蕩不安,越可能出現頻繁的難民潮。

另一方面,解決這場長期危機的關鍵也不在於阻止非法移民湧入,而是要從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增強欠發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技術衝擊的韌性。例如,協助這些國家推廣分佈式綠色能源,加強極端天氣預測能力,提供應對新型網絡犯罪和數字治理的技術解決方案等。中美兩國可以在相關領域探索“第三方合作”,避免危機持續升級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