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相秒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警惕日本「攪局」南海

2017-04-10

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經過近五年的持續緊張升溫局面之後,南海局勢轉入穩中趨緩的發展態勢,中國與菲律賓等有關國家也復歸對話協商、尋求合作的正軌,但美國、日本等域外大國對南海形勢向好發展態勢的干擾仍然值得警惕,日本正逐步成為南海局勢發展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S5.jpg

日本雖非南海有關爭議當事國,但在南海卻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訴求。

首先,南海是日本謀求從戰略上牽制中國的重要棋子。它可以從戰略上對中國不斷擴大的地區影響力和制海權、制空權形成牽制;通過東海-南海聯動,減少日本自身在東海方向面臨的來自中國的壓力;靠“中國海上擴張論”,可以獲取國內民眾對擴大地區事務影響力、提升周邊海域軍事存的支持。其次,南海被日本視為其資源與能源安全的海上“生命線”。日本高度依賴從中東進口石油,年進口量占石油進口總量70%以上。從中東進口資源與能源, 南海成為其海上“生命線”的關鍵一環。第三,南海是日本為尋求戰略擴張而不得不力爭的重要地緣政治板塊。伴隨着日本經濟實力的增長,發展相匹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既是日本復興昔日地區海洋霸主地位的重要內容,也是其實現擴大地區事務影響力、實現“國家正常化”、“軍事正常化”和“政治大國”目標的需要。南海是日本海洋戰略的第二環節,其重要性僅次於東海等本土鄰近海域。

日本在2013年通過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重點評估了目前周邊海上安全態勢和自身應對能力,並由此作出了應對部署。目前日本已經從戰略意願、戰略能力、時局條件等方面作好了全面介入南海問題的準備。

第一,2012年以來,日本利用南海形勢持續升溫的有利時機,不斷加大向菲律賓、越南等聲索國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援助與訓練力度,並積极參与南海地區聯合軍事演習和海軍交流互訪,這一系列舉措如實印證了日本試圖借南海問題擴大對東南亞地區政治、外交和軍事安全影響的真實意願。第二,雖然受和平憲法限制暫時不能擁有常規軍事力量,但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日本已經打造了亞洲數一數二的海空軍事力量和國防工業能力,已然具備了向東南亞國家出售軍備和直接軍事介入南海問題的能力。第三,2012年以來通過渲染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威脅”,日本成功通過修訂過的《自衛隊法》、《重要影響事態安全確保法》等新安保法案,進一步掃除了介入南海問題的國內障礙。同時,美國也開始給日本“鬆綁”,強調提升日本防衛功能,以增強日本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作用。而東盟部分國家因對中國存有日益上升的戰略誤判和猜疑,採取加大拉攏日本的策略,為日本擴大地區存在創造了機會。

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段時期內,日本對南海問題的介入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可能繼續加強。

一是日本必將加大與南海周邊國家的聯合軍事演習、提供軍事訓練援助、開展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和偵察等聯合行動。二是隨着“武器出口三原則”等法制限制的逐步放寬,日本將逐步擴大對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對提升軍備水平有着極強需求的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的武器出口。三是自2012年以來,安倍政府藉著美國的支持,極力加強與印度、澳大利亞等的海洋安全對話與合作,未來日本仍可能繼續借勢拉攏印、澳,構建針對中國的多邊“准聯盟”網絡。

鑒此,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警惕日本在南海地區可能不斷增強的政策舉動,早做謀劃,維護好當下來之不易的逐步趨緩的向好局勢。

一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在現有的“10+1”防務、外交對話磋商機制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中國與東盟十國共同參加、共同主導的南海地區安全機制,並以此合作管控南海地區形勢發展。在這一機制下,有關各方應避免採取拉攏日本、美國等域外國家的平衡策略,防止域外大國破壞各國業已建立起來的合作安全架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包括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在內的有關南海問題當事國應加強協商,加快落實包括《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內的有關共識,推進爭端解決前的臨時性合作安排,並推動建立致力於爭端解決的雙邊協商談判機制,以此確保南海局勢繼續朝着穩定、可控、向好的方向發展,從源頭上消除海上安全形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