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海波平 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美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的政治考量

2016-05-13

去年以來,美國不斷以“航行自由”為借口,派遣軍艦和軍機進入中國南海島礁周圍空域和海域,執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該行動包含着針對中國、中國鄰國和自身的三重政治考量。

US-Navy-in-South-China-Sea.jpg
美國拉森號驅逐艦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附近巡邏。照片:美國海軍/路透社。

首先,借“航行自由”行動宣示強硬立場。“航行自由”是美國對很多“過度海洋主張”國家採取行動的借口,它源於1979年卡特政府制定的“航行自由計劃”,該計劃旨在維護其主張的海洋自由原則,防止沿海國家的“過度主張”挑戰美國的海洋大國地位,以保障美國軍事力量的全球機動暢通。自該計劃實施以來,美國已對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數百次外交抗議和軍事宣示行動,這些國家不僅包括美國所謂的對手,還包括菲律賓、泰國等美國的盟國。中國是美國“航行自由計劃”的重要目標之一,美方已累計數十次挑戰中國“過度的海洋主張”。

但無論對象國是誰,“航行自由計劃”的行動通常是低調,部分甚至是在不通知對象國的情況下進行的,活動細節更是保密的。而美國最近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採取罕見的高調方式,甚至故意透露部分信息給相關媒體,鼓勵媒體進行炒作,即使按照美國海軍的標準來看,這也是過於高調,挑釁色彩很濃。美國的真正意圖,是借“航行自由”,對華宣示其決心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當仁不讓的主導地位。

尤其是在去年圍繞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活動等事件,中國打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組合拳,取得海洋維權階段性進展的背景下,對華秀肌肉、表立場、施壓力,只能說明美國已經決定採取更加公開、高調、指向更為明確、更為強硬的綜合措施,來抵制所謂中國要在南海“改變現狀”的立場。

其次,借“航行自由”支持越南、菲律賓等與中國有海洋爭端的鄰國。美國很清楚,不可能通過幾次簡單的航行穿越活動直接阻止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動。但美國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卻是很好的外交工具,可以很好地安撫越南、菲律賓等南海爭端國和少數希望美國在亞太發揮更大作用的國家。越南、菲律賓等國意識到,單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維護其海上既得利益,更不可能對抗中國在南海爭端上日益增強的維權實力和相關行動,因此必須藉助美國的力量。所以,它們迫切希望得到美國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美國才將原本低調進行的“航行自由”行動炒作成好萊塢大片式的劇情,藉此表明它已將表面中立、幕後指揮的南海政策轉變為公開介入、直接對抗,為越南、菲律賓等國繼續在南海與中國對抗撐腰打氣。

最後,借“航行自由”贏取國內政治主動權。美國國內傾向於將中國議題作為利益角逐的工具。近年來,財政困難對美國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產生較大掣肘,各利益集團之間博弈激烈。隨着美國國防戰略規劃和國防預算案的調整,美國國內軍工集團等利益集團均有意炒作涉華問題,尤其是中國威脅,以便保護既得利益,並努力分得更大蛋糕。美軍也有意渲染中國咄咄逼人,借“航行自由”行動展示自身維護國家利益的強悍形象。隨着奧巴馬政府進入執政後期,政治遺產問題正逐漸成為核心話題。作為美國亞太政策的重要內容,南海問題被視為奧巴馬政治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受到更大的關注。作好南海“航行自由”秀,有利於進一步夯實奧巴馬的政治遺產,為其執政履歷增光添彩。

對“航行自由”問題產生的分歧,主要源於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抽象規定的各自解讀。美國希望借全球公域來擴大航行自由的權利邊界,擴大海上力量活動的範圍並提高其全球範圍內的軍事機動性。隨着中國海上力量活動範圍的拓展,中國海軍的海上行動能力可能因專屬經濟區的管轄權問題受限,因此中美在這方面的共同關切將逐漸增多,中國可以考慮適時與美方展開合作。如,可以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為名,邀請美國與其他國家海軍與中國海軍一道在南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和聯合巡航活動等,逐步實現與美國在“航行自由”話語上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