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進步的代價

2015-06-29

在英國人喜歡抱怨的眾多事情中,經常聽到的一個就是輸掉了“我們發明的”體育比賽。他們似乎覺得,作為一個為足球、橄欖球、網球或板球等國際運動編纂了規則的國家,就算不再獨享賽事的所有權,也應該在比賽中具備持續的優勢。但這就是全世界參與這些運動所帶來的後果:全球性的成功是以犧牲本國優勢為代價的。為了獲得勝利,就連比賽的發明者也無法避免要與雄心勃勃的新興對手進行日益激烈的競爭。

類似的事情在網絡空間也一樣存在。毫無疑問,美國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發展方面享有巨大的先發優勢,不過,隨着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遭黑客入侵事件的更多細節相繼浮現,華盛頓必須回答一個複雜而嚴峻的問題:應該如何保護重要的政府數據。這次特殊的黑客攻擊的來源目前尚未公開。雖然個別人士將矛頭對準中國,但美國政府至今沒有對此作出任何正式聲明。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定位網絡攻擊是眾所周知的難事,就算有可能,定位過程的披露也許會暴露情報機構並不希望公之於眾的技術能力。即便如此,白宮還是考慮制裁肇事者。中國方面強烈否認自己與此事有牽連,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批評美國的指控“既不專業,也不負責”。

事件披露之後出現了一場有趣的辯論。美國已經試圖將中國經常受指控的經濟間諜活動與政府真正意義上的情報活動區分開來,它宣布的制裁就是這種考慮的邏輯延伸。然而此次事件涉及實用信息的竊取,遭到竊取的是純政府資料,據說包括了安全調查申請人所作的保密聲明。退役將軍、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局長邁克爾·海登將這種行為稱作“體面的間諜工作”,並表示如果有機會,他也將毫不猶豫地從中國獲取類似的資料。他反而責備美國方面沒能為這種敏感資源提供充分保護。

這起攻擊暴露出美國政府當局在再三收到警告的情況下仍存在保護重要資料的軟肋。這裡面包括兩點:第一,儘管反覆警告,但並沒有人採取措施來處理已經被證實了的安全漏洞;第二,監管過於寬鬆的外包文化導致敏感工作落入私營部門手中,這些部門不會像政府部門那樣把忠誠與審查列為優先事項。無論在人事管理辦公室被黑客攻擊事件還是在斯諾登事件中,承包商都扮演着中心角色。事實上,在人事管理辦公室事件中,一些有數據庫權限的承包商甚至不在美國國內。來自中國的一個人有管理員權限,而中國是一個公司職員借用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司空見慣的國家。另一個使用數據庫的小組則是由兩個中國公民領頭。再說回我關於體育運動的比喻,足球(本人作為歐洲人拒絕稱之為“英式足球”)在英國很有趣的一點,便是英超聯賽和英格蘭國家隊的天壤之別。前者算得上是世界一流聯賽,而後者在過去25年中連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都沒能擠進去。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國頂級俱樂部里堆滿了富豪老闆們的鈔票,這些俱樂部通過引進全球人才組建起明星隊。曼徹斯特聯隊可以這樣,但國家隊就不行了。

人們會爭論網絡安全失誤造成的實際損失。前不久,《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說,俄羅斯和中國的情報機構解密了被愛德華·斯諾登盜取的緩存文件,從而迫使英國和美國間諜取消了他們的活動。這一說法立刻遭到某位前英國大使的反駁。但在人事管理辦公室黑客事件上,所泄漏出的大部分數據不僅意味着中國可能掌握了每個進入其領土的美國官員的敏感個人信息,而且他們也有了勒索或徵募的潛在目標。換句話說,不僅美國政府官員的海外活動受損失,就連國內許多部門現在也很有必要採取額外的安全措施,而以往這樣的威脅在多數情況下是不被重視的。受損失的也不僅僅是政府官員,因為私人企業的很多專業和高管人員也由於種種原因擁有安全特許權。

這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情報安全遊戲。冷戰間諜有天生局限,也就是說,雖然通訊類情報也很重要,但要獲得人事管理辦公室黑客事件涉及的那類情報,就必須有人親自動手。這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投資。如今這些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人們只要坐在離家不遠的舒適的扶手椅上就可以從事間諜活動。其結果是,信息收集的目標也多元化。除了可預測的、優先級別高的目標,情報部門已經明白,在很多軟環境下也可以找到非常有價值的材料。美國可能相當擅長此類操作,但事實證明,別人也會這麼做。

如果這所謂的別人是中國人呢?這次黑客行為長期而言將如何影響雙邊關係?不斷拿它與冷戰進行比較合理嗎?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正如我們近來看到的,美中關係緊張的核心是雙方固有的基本的意識形態衝突。中國官方媒體常常反覆指責“西方敵對勢力”妄圖“西化和分化中國”,認為那些來自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自由人士正試圖讓中國偏離既定發展軌道,並引起政權更迭。另一方面,美國似乎無法理解中國政府的政權為什麼依然穩固。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政治信念就是,只有它支持的民主和資本主義價值觀可以帶來力量、繁榮和全球領導力。顯然中國的存在挑戰了這種信念。但美國只有很少人願意公開探討應當如何與雖然不那麼自由但卻正成長為主要地區大國的中國相處。這樣的接觸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與冷戰相比,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利益已經深深地交織在一起。而當初蘇聯的解體並沒有給美國經濟帶來嚴重影響。與中國發生衝突,將使全球一體化價值鏈中相當可觀的一部分被切斷,從而使全球經濟蒙受巨大損失。

這就需要有比過去十年那種簡單的技術樂觀更高明的處理政治問題和技術問題的手段。只要顛覆性技術的魔咒還在帶動着舊金山灣區(硅谷),這種黑客行為就應該讓我們有強烈理由對技術造成的危害有更清楚的認識。無論過去而是將來這都是進步的代價。飛機把全世界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但同時也為最最無恥的恐怖襲擊提供了舞台。這同樣適用於互聯網。如果網絡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它就必須服從安全與政治邏輯。如果中國的競爭刺激到我們,那麼只能迫使我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