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壽慧生 北京語言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正在失去全球南方?

2024-06-18

無論如何定義,全球南方的存在已經成為事實。在傳統的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之外,處於不同發展程度的亞非拉國家正在崛起為新的力量,對全球市場和全球治理提出新的挑戰。在這個大變局中,傳統發達國家的應對並不一致,而作為原有秩序的奠基者和維護者,美國應對這場劇變的方式尤其引人注目,也耐人尋味。

最為顯著的是經貿關係。在全球南方崛起的近20多年間,美國與整個發展中世界的貿易關係持續下滑。2006年,美國是近13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十年後的2016年,這個數值掉到76個,在2021年進一步下滑到49個,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拉美鄰居,在其他地區寥寥無幾。蘭德、卡耐基、傳統基金會等多家美國智庫都在撰文驚呼:“美國正在失去發展中國家!”“美國正在失去全球南方!”

此趨勢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為典型。“非洲崛起”“非洲奇蹟”“未來大陸”等概念反映出非洲發展的巨大潛力。來自全球各國的領導人密集訪問、多邊峰會、提升雙邊關係、簽署經濟協議等等已經成為非洲的日常風景線。自2010年起,150多所使館在撒哈拉以南地區設立,各國在貿易、安全、外交等領域全方位加強與非洲的合作。2010-2017年間,超過65個國家增加了與該地區的貿易,從東亞到南美,從東歐到中東,幾乎所有地區的國家都紛紛加入到非洲發展的大潮中。巴西前總統特梅爾稱非洲為“永久優先”,反映出大部分國家的心聲。

但美國對此變化卻相當漠然,反而不斷退出撒哈拉以南地區事務,削減對外援助數額及軍隊部署。2010-2020年期間,美國與非洲的貿易額下降一半,從2010年的803億美元“腰斬”到2017年的367億美元,不到中國的1/4。即使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成長率也幾乎敬陪末座。拜登上台後修正了特朗普對非的某些不當言論,但在具體政策上卻了無新意。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對投資與援助關係的認知難以適應正在變化中的世界形勢。美國長期習慣於以援助來幫助這些不發達國家,而援助資金中的大部分流向健康、食品安全、農業生產及基礎教育等領域,佔比達到35%。儘管這些領域非常重要,但長期發展需要投資與貿易,而這些方面的資金只有5%,對於受援助國而言嚴重不平衡。

美國的這種冷漠或許反映出發達國家的傲慢。但事實是,其他發達國家並非如此,它們在這方面的轉型要比美國快得多,早已經加入到非洲市場中,外交上也比美國活躍得多,並且願意與中國一起合作推動非洲發展。

美國對全球南方蓬勃發展的市場潛力視而不見,相當大程度上是戰略認知的結果,它源於美國外交決策當中的泛安全化傾向主導了美國對全球南方的政策。這方面比較早也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孤獨對抗。包括英國和日本這樣的美國忠實盟友都早已經轉向合作,美國的對抗態度卻始終如一。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戰略焦慮具有全球影響,在南北方都很明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壓力尤其顯著。東南亞是“一帶一路”與“印太戰略”交匯之處,在中美之間既不能選邊站隊,也無法置身事外。同樣,中東、中東歐、拉美等地區的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類似壓力,甚至連太平洋島國都無法獨善其身。

但是在今天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新環境中,美國的外交脅迫勢必造成反彈。俄烏衝突中美國要求各國選邊站隊,反而引起全球南方國家的反感和抗拒。正如歐盟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所稱,衝突團結了西方,卻使西方與其餘國家形成對立。美國倡議的“民主國家聯盟”的效果也同樣如此。究其實質,美國的種種做法都是在背離“和解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讓戰略焦慮主導外交。

美國外交脅迫的反噬後果難以被忽視,很多全球南方國家都明確表達對美國的不滿。東南亞國家面臨的壓力最大,不滿也最強。“別讓我們選邊站隊”已成為近年來該地區一個不斷被重複的口號。在中東,中國成功斡旋沙伊和解,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美國偏執的立場使其難以獲得地區國家的信任。

美國的做法不僅令其失去南方,也在北方內部造成分裂。事實上,無論南北,美國的做法都在鼓勵地區強國更為積極地追求戰略自主和影響力,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在增強。這種不確定性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全球支配地位。簡言之,美國正在失去的不僅僅是全球南方,而是整個世界。這或許是所有帝國都難以逃避的宿命:最終,是焦慮、偏執、傲慢、愚蠢而非其他,將這些帝國送入歷史的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