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中合作仍有可能

2024-05-22
奈.jpg
2024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近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訪問北京,希望穩定對華關係。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的許多問題都極具爭議性。例如,布林肯警告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物資和技術,以援助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戰爭;同時,他反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和對菲律賓(美國盟友之一)的騷擾。其他爭議問題涉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解釋,以及技術方面的對華貿易和出口管制。

布林肯訪華期間,我作為中美“雙軌對話”的牽頭人也在訪問北京。通過該對話機制,與各自政府有聯繫的兩國公民可以會面,並發表自己的意見。由於此類會談是非官方性質,且不用為發言內容承擔責任,所以有時更為坦誠。這一次,阿斯彭戰略小組的代表團在北京會見了來自中央黨校的中方小組,這是過去十年兩家機構第六次舉行此類會議。

正如外界預料的,“雙軌對話”中美國代表繼續重申布林肯對那些爭議問題的表態,而中方代表則重申中國政府的立場。其中,一位退役中國將軍警告稱:“台灣是我們核心問題中的核心。”

不過,當雙方轉而探索潛在合作領域時,事情就變得更有意思了。美國的對華政策由接觸轉向大國競爭戰略,但並不排除在某些領域展開合作。在確定討論內容時,我們用足球比賽打比喻:兩支球隊在激烈交鋒,但他們踢的是球,而不是其他球員,並且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比賽規則。

換種說法,一些中國人確實擔心美國強調建立“護欄”就像在汽車上系安全帶,是鼓勵超速駕駛,但大多數人認為避免事故才是首要目標。為此,我們確定了七個潛在合作領域。

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威脅着中美兩國。中國仍在繼續建設煤電廠,但也在迅速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並表示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敦促為此制定更快的時間表和開展科學交流。

第二個問題是全球公共衛生。科學家們表示,下一次大流行不是會否發生,而是何時發生。兩國政府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都很糟糕,導致數百萬人死亡。但我們不應爭論該歸咎於誰,而是建議研究雙方的科學合作如何幫助減緩了2003年的非典和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傳染,以及我們如何在未來採納這些經驗教訓。

在核武器方面,中方為自己核武器的快速發展辯護,理由是洲際彈道導彈更加精確,而且潛艇具有脆弱性,可能危及他們在先遭到打擊後的反擊能力。他們重申反對在中國核武器數量達到美國和俄羅斯水平之前對中國實施軍控。但他們表示願意討論核原則、概念和戰略穩定性,以及防擴散、朝鮮和伊朗等棘手問題——美國和中國以前在這兩個領域進行過合作。

第四個問題是人工智能。去年秋天,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同意就人工智能安全問題展開討論。在該領域,兩國政府目前尚未取得太大進展。雙方小組一致認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行閉門私下會談,特別是關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應用。一位退役的中國將軍表示,軍備控制不太可能,但我們擁有很大機會儘力相互理解概念和原則,以及維持人類控制意味着什麼。

經濟方面,雙方都認為雙邊貿易是互利共贏的,但中國抱怨美國對先進半導體的出口管制。美國以安全為由為其政策辯護,中方卻認為這是限制中國經濟增長的措施。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稱美國的做法是“在一個小院子周圍築起高高的圍欄”。我們指出該政策僅影響雙邊芯片貿易總額的一小部分。

由補貼推動的中國工業產能過剩話題更加棘手。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它沒有採取措施提振國內消費,而是試圖通過出口解決當前問題(就像過去那樣)。我們指出,本世紀初的“中國衝擊”以來,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

但是,我們同意將經濟問題分為三個部分,而不是支持對雙方都不利的脫鉤。一方面是安全問題,我們同意有分歧。另一方面是正常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我們將遵循國際貿易規則。介於中間的是補貼、產能過剩問題,我們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談判。

我們討論的最後一個話題是人文交流。三年疫情期間,各類限制措施和不斷惡化的政治關係嚴重損害了兩國的人文交流。目前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不到1000人,而在美國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約有28.9萬人(這一數字較峰值下降近1/4)。美國記者在中國遇到更嚴格的簽證限制,兩國學者和科學家都表示受到移民官員的更多騷擾。這些都無助於恢復相互理解。

中美大國競爭背景下,我們不指望兩國回到本世紀初標誌性的接觸戰略。但是,避免衝突、確定雙方在何時何地可以合作的領域,是符合兩國利益的。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US-China Cooperation Remains Possible”(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