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馬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國財長耶倫二度訪華突出拜登政府對華的實用主義

2024-04-09
未標題-1.jpg

耶倫一直被認為是中美接觸中的溫和派,致力於建立中美經濟與金融的溝通渠道,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互利的經濟關係。這次是耶倫不到一年內第二次訪問中國,備受國內外關注。

耶倫二度訪華旨在突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中實用主義。拜登政府希望實用主義成為中美關係的前提,通過強調經濟增長和貿易的重要性,對華髮出信號,即兩國關係不必由衝突來定義。

第一,由對華溫和派展現中美重要關係的願景。在拜登政府內部,耶倫仍然秉持關於全球貿易益處信念,她曾是拜登政府內部呼籲降低對中國部分關稅的主要聲音,認為中美經濟全面分離將對全球產生負面影響。這與其他官員則傾向於採取更多保護主義措施成鮮明對比。比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曾對下屬說,雖然去中國訪問的官員很多,但考慮到達成貿易協議難度較大,她不想成為其中之一。對華溫和派的耶倫二度訪華表明,拜登政府內部對華政策雖有分歧,但總體上仍致力於消除噪音,根據現實情形談論中美重要關係。

第二,就雙方共同的優先經濟事項開展合作。美國財政部長在美國政府經濟團隊居重要位置,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領航者,負責管理公共債務、監督稅收等,並充當政府與大小金融市場、企業之間的主要聯絡人。歷史上,美國財政部長作為美國中國特使曾發揮重要作用。1999年,美國科索沃戰爭期間誤炸中國大使館,曾引發中國各地抗議,克林頓派其財政部長薩默斯來華,承諾幫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促成兩國進一步談判。2008年時任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說服中國與美國密切合作,確保中國所持美債安全,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此次耶倫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就國內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反洗錢聯合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應對氣候變化和解決發展中國家債務困境等建立合作和交流。

第三,穩定的溝通渠道比具體成果更重要。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一份書面聲明中稱,耶倫已經和中國經濟領導層建立了有效的渠道,讓美國能更好地傳達嚴重關切和政策行動的意圖,所有這些都有助於美國的總體目標,即負責任地管理同中國的經濟競爭。這意味着拜登政府認為即使耶倫與中方的會談不能促使中美雙方做出廣泛的政策調整,這也是減少相互報復,避免衝突螺旋式上升,以及協調應對整體經濟挑戰而值得嘗試的辦法。

與此同時,耶倫二度訪華還聚焦了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這表明美國與中國的互動方式突出實用主義,既有管控分歧加強合作的一面,也有“管控下的對立”一面。

耶倫此番訪華也展現對中國經濟政策的美式雙標。耶倫強調美國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是出於國家安全目標,“這些國家安全行動不是為了讓美國獲得經濟競爭優勢,而是出於直接的國家安全考慮”。而“中國政府干預經濟則是為了獲得相對於外國競爭對手的不公平經濟優勢”。

耶倫抨擊大量廉價的中國清潔能源產品正在拉低全球市場價格,可能扼殺美國扶持本土清潔能源產業的政策,並將將中國產能過剩同美國國內就業形勢掛鉤。在訪華前一周,耶倫參觀位於佐治亞州諾克羅斯的Suniva太陽能電池製造廠時稱,“由於外國政府對企業進行大規模補貼,太陽能進口產品以低價湧入了美國,這使得美國本土產品缺乏競爭力,並導致2016年至2020年間美國太陽能製造業流失了20%的工作崗位”。曾任美國財政部官員和貿易官員布拉德·塞策認為,耶倫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警告,可能是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等產品徵收新關稅或設置其它貿易壁壘的第一步。如果中國堅持現在的路線,最終可能把美國財政部推向更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方向。

上述舉措既源於美國對華“非市場經濟政策”的認知誤差和行動偏差,也源於美國國內選舉形勢。耶倫此行正值美國大選年,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比拼着對華強硬。近期,美國民主党參議員敦促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進一步行動,而共和党參議員盧比奧提出了三項旨在減緩或阻止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法案。美國輿論認為美國將採取的一系列積極應對措施,包括實施應對中國出口激增為重點的保障措施、在汽車行業進一步執行涉疆所謂的“強迫勞動預防法”以及全面或提高關稅。兩黨還集中批評中國對TikTok的所有權、針對美國的間諜活動、經濟政策、人權問題。這顯然限制了拜登政府對華的實用主義,使得中美高層緩解中美雙方的“信任赤字”的努力大打折扣,可能不斷限制雙方在談判中相互釋放善意,削弱雙方履行諾言的可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