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2024年中美關係走勢分析

2024-02-26
7761710135357861700.jpg

致遠智庫於2024年1月30日舉行2024國際形勢討論會,與會專家討論了中美關係、巴以衝突及中東形勢、俄烏戰爭及歐洲的走向、國際經濟走勢等熱點話題。專家包括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倪峰研究員、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教授、中國駐新西蘭、瑞典前大使陳明明、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先生、國際關係學院博導張敏謙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黃靖教授、致遠智庫主任王欣先生等。致遠智庫將專家關於美國及中美關係部分的發言綜合歸納,內容未經發言專家審核,不代表專家個人意見。內容進行了編輯刪減。

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和未來走向

• 俄烏、巴以、朝鮮半島等國際問題使拜登政府迫切需要和中方交流,溝通政策和探討合作可能,同時穩定中美關係,防止失控甚至發生直接衝突。同時,新問題、新挑戰也讓中國逐漸進行了政策調整,中美領導人、外交和國家安全高官以及政府層面互動加強。

• 中美戰略競爭、對抗關係已經成型。中美關係在過去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1979年1月1日雙方正式建交以來從沒有過的。中美關係現在和未來具有前所未有的戰略複雜性,美國所希望的是能夠實現對華的長期遏制,中國則希望通過中美對話,推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雙方在發展戰略、國際地緣政治戰略方面走向競爭、對抗加管控,這也將成為未來的基本常態。

• 對話、打壓和圍堵三個方面的結合,表明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已經開始全面成型。一是着眼於和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二是美國開始對中國實行“一手軟一手硬”的戰略(一方面對中國的科技戰、貿易戰、數據戰、市場戰、產業鏈戰不斷升級深化,另一方面全面恢復中美之間的高峰對話和其他機制),三是除了和中國談、對中國遏制打壓,美國還不斷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如按其印太戰略步調進一步深化、推進、發展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綜合性威懾和戰略部署等。

• 美國繼續在台灣、新疆、香港問題上不斷給中國製造麻煩。事實上,今天中美戰略競爭的核心問題已經遠遠超越了台海問題,中國要理性、冷靜處理台灣問題,因為台灣問題只是美國為戰略性打壓中國而製造的一個籌碼。

• 中美經濟關係已經出現實質性變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從來沒有過的,從壓艙石到遏制、脫鉤和去風險,是美國對華總體戰略本質性的改變。

• 美國領導的西方依然佔據主導地位。現在看來這個世界越亂,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影響力就越強,實際上是美國地位上升了。

• 世界格局出現新變化,中美都有了新機遇和挑戰。從全球安全格局大形勢看,出現了陣營化分裂,全球分裂成三大板塊的趨勢出現,即全球西方、全球南方和全球東方。西方一些學者和媒體提出,俄羅斯、伊朗、朝鮮、敘利亞等將成為一個對抗西方的新陣營,而且還把中國列入其中。從對全球東方的標籤看,更多是西方冷戰思維的延續。

• 在2024年中美競爭關係、俄烏戰爭、巴以衝突及相關衝突繼續的情況下,中國堅持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發展自己的朋友圈和合作圈。而各種關係是互動、聯動的,還將進一步演變,世界最後能否分為較固定的幾個陣營和中國的最後選擇,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戰和冷戰之後形成的世界格局必將有巨大的變化,甚至會引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改變。

• 全球經濟在未來中長期整體上將陷入低迷時期,世界銀行認為五年之內都是低速增長,五年以後是什麼情況無法預測。國際經濟的嚴重不確定性需要中美關係的相對穩定,從世界未來大局勢的和平演變和人類共同利益角度說,更需要中美關係的相對穩定和雙方理性、正常的溝通交流。

• 朝鮮半島問題可能成為國際形勢新引爆點。從東北亞看,韓國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對美國的全面一邊倒,特別是在軍事領域的緊密合作,加劇了朝鮮方面的緊迫感。俄烏戰爭中逐步加強的俄朝關係,特別是軍事和戰略關係,加上普京總統即將對朝鮮回訪,增加了美國插手拉攏日韓、擾亂東亞局勢的借口和機遇,這對中國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中國如何應對

第一,中美關係現在和未來都將會是一種競爭關係

無論中國同意、接受與否,中美兩國國內各自的變化、雙方實力結構的變化和世界格局的變化都清楚地告訴我們,中美關係回不到2016年之前。中美關係現在和未來都將會是一種競爭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強的唯一霸權國家,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無論是政治話語權、軍事實力還是在科技創新能力、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方面,依然佔據世界的主導地位。中美競爭是兩國關係的基本新常態,也是伴隨着世界形勢演變、形成新格局的長期過程。中美競爭的根本是各自的科技、經濟實力,是各自國家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根本問題是搞好自己的事。

第二,確立清晰、理性和服務全局的外交、安全策略。

• 一是中國要堅持執行主動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不把本國的根本利益與其他國家事務過多捆綁,也不接受被捆綁傷害中國的根本利益。中國的根本利益是在不久的未來實現經濟再翻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二是處理好國際道義和歷史正確與行動上積極有為的關係。中國這樣體量的國家在當前國際政治範疇里需要必要的實力基礎,在美俄歐日的強權政治理念佔據主導地位的全球中,口號的力量日漸虛弱,必要的參與、實力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 三是在堅定維護中國核心利益的基礎上,採取務實、靈活外交政策,擴大和加強與歐、日、韓、澳的科技經濟合作,戰略上減少敵人或美方陣營對中國圍堵的強度,經濟上服務中國的轉型和進一步發展。

• 四是發揮好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強”和靈活外交、人文交流、對外文化交流的“軟”,在全球更多地區、領域更多以“強”為後盾,以“軟”為手段,二者有效結合。

• 五是建立跨部門應對中美關係方方面面的協調小組。

第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完善國內法治化營商環境,增強國際投資、經貿合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透明度,以良好的環境吸引外資。

第四,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國際經貿布局要從中美全球博弈、從國家總體安全和長遠角度思考。

考慮到目前中國國內外經濟和地緣政治形勢,對外投資、對外援助和重要物資採購的戰略性、安全性和經濟效益必須充分考慮美國因素,因為在涉及中國重要戰略意義的項目上,美國都會以各種方式給予關注。同時,對中國境外投資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手段的建設、完善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和經濟利益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客和媒體等對“一帶一路”關鍵項目、中國十分重視的重大項目、某些資源項目的投資多次進行抹黑、歪曲,對某些項目進行了各種干擾、迫害。客觀上,中國有需要、有能力和條件保護這些資產的安全。

第五,對關係到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重要資源、大宗商品供應渠道和交通運輸通道,都要列入處理中美關係的戰略視野。

第六,隨着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以及對華政策走向更加強硬,中國有必要抓住當下,對中美人文交流、民間交流、學術和商業交流活動主動打開大門,對中國學術和科技部分的國際交流活動給予特殊鼓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