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付東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東北亞局勢呈企穩態勢但依舊脆弱

2023-07-26

隨着近期中美高層展開密集對話,東北亞地區也相繼出現一系列緩和跡象。日本政府把穩定對華關係作為今年下半年外交政策的重心,首相岸田文雄數次表態希望訪華和與中國直接對話,對華“推進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中國總理李強7月5日會見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訪華團。中日防務部門交流也在恢復正常,並啟用了“中日防務部門直通電話”。一度停滯的中韓高層交流也逐步重啟。7月4日中韓在北京舉行副外長級磋商,7月14日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雅加達會見韓國外長朴振,雙方都強調推動中韓關係重回正軌,加強各層級交流,加強產供鏈合作,活躍人文交流。

促使東北亞局勢轉暖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期美國對華關係的調整,為日韓的對華政策調整提供了契機。今年年初以來,美國炒作“無人飛艇事件”導致中美關係急劇惡化,高層交往和各種交流機制一度中斷,兩國關係失控的風險大幅上升。然而,中美經濟脫鉤或上升到軍事衝突,並不符合現階段美國的利益。以當今中美經濟的相互交融程度,中美脫鉤對美元體系和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打擊將是巨大的。而且,對華脫鉤也損害了歐洲等盟伴的對華經濟利益,並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因此,美歐近期頻頻強調經濟上對華不尋求脫鉤,轉而強調限定範圍的“去風險”(“精確打擊”)。軍事上,美國強調為中美關係設置“護欄”,避免兩國誤判和衝突。美國對華立場的這種調整,對日韓的對華政策產生很大影響。

二是日韓各自的利益訴求也推動其與中國對話。經濟上,日韓和中國同屬東亞經濟圈,經濟網絡和產業鏈高度融合,在半導體等領域配合美國對華經濟打壓已對日韓經濟和地緣利益產生很大損害。日本希望通過與中國穩定經貿關係,避免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並重新吸引中國遊客來刺激本國經濟增長。日本還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係,降低其在核廢水問題上招致的國際輿論不滿。韓國尹錫悅政府追隨美國開展對華示強政策的國內政治收益在遞減,多數精英和民眾指責其外交失衡反而成為掣肘其穩定執政的重要因素。今年中韓經貿大幅下跌,中國從韓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變為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對韓國經濟造成很大衝擊。為了改善經濟停滯困境和化解國內要求外交均衡的輿論壓力,尹錫悅政府無論對華態度是否友好,都有對華恢復對話的需要。

三是中國始終保持開放對話、互利共贏的耐心姿態,為東北亞局勢趨緩創造了條件。面對美國操弄陣營化、對抗化的舉動,中國聚焦國內發展和民生改善,對外堅持理性、合作、開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支持全球化。中國同歐盟、東盟、中東、拉美、中亞等實現了積極的互動,中國同日韓的民間、社會和地方交流也有所恢復,這對日韓的對華認知和政策調整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與日韓關係的緩和,有利於保持東北亞局勢穩定,避免局勢螺旋下滑和失控,有利於提升經濟合作,共同克服經濟下行風險,有利於增進相互間的政府、民間和人文交流。但客觀來看,當前中國與日韓關係的緩和仍是脆弱和有限的,尚不足以構成東北亞形勢的趨勢性好轉。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美國及日韓對華政策的調整是策略性而非戰略性的,美國遏制中國的總體戰略方向沒有改變,日韓決策層的對華認知和政策也未有實質性變化。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圍堵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北約峰會邀請日韓首腦參會、美軍戰略核潛艇42年來首次靠泊韓國、8月將在美召開美日韓峰會等對華施壓的舉動沒有停止。因此,東北亞局勢繼續惡化的風險並未排除。

東北亞地區的穩定繁榮無疑是中日韓最大的共同利益,遠大於相互間的分歧和矛盾。如果只是服務於域外大國的戰略博弈目的,東北亞國家無疑將陷入各自消耗的零和博弈之中,最終業已形成的區域分工協同優勢將大為減少,徒然降低各自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和價值,形成“共輸”局面。同時,域內國家還是東北亞地緣衝突風險的直接承受者。從這個意義上講,東北亞國家亟需抓住瞬息即逝的對話窗口,從東北亞區域和各自國家的主體利益出發,推動地區和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