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易凡 駐北京時事評論員

打破「繭房效應」,讀懂中國外交

2023-02-06
640.jpg

要了解西方如何看待中國,暢銷書書名是很好的切入點。2015年美國最暢銷的書是《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秘密戰略》,2017年《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風行一時,而2022年的“爆款書”則是《逮個正着:美國精英如何通過幫助中國取勝賺錢》。

上述書名傳遞出的信息一目了然:中國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而西方日益將中國崛起視作“挑戰”甚至“威脅”。有些人認為隨着中國實力和雄心的增長,其外交變得“咄咄逼人”——畢竟,歷史上不乏新興大國急於重塑國際秩序的先例。

中國希望正本清源,用事實表明西方上述認知並不準確。世界應該認識到,用現實政治視角揣度中國的全球抱負並非明智之舉,只會導致中西方關係更加對立,“自我實現的預言”一語成讖。

事實上,中國外交比很多人想像的要靈活得多。正如英國社會學家阿爾布勞指出的,“西方經常認為中國是意識形態驅動的國家。其實西方比中國更受意識形態的驅動,更熱衷於宣介價值觀。”

美國拜登政府正忙於打造“價值觀聯盟”,其指向不言而喻。英國新首相蘇納克近期稱,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了系統性挑戰”。相比之下,中國看待國與國之間差異的方式更加務實。周恩來總理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理念,至今仍是中國外交的圭臬。

正是出於這一務實態度,社會主義中國在冷戰期間與法國、日本、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建交、推動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改革開放大幕開啟後重回布雷頓森林體系,並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行了漫長而艱難的談判。今天,中國繼續與制度迥異的國家深入接觸,歡迎各方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可以說,中國已經走出了冷戰,而西方一些人還深陷其中。

奉行務實的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國不會與任何國家結盟。一些西方國家不分青紅皂白,抨擊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對中國不願選邊站隊深感失望。他們忘記了,中國與俄烏雙方都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維護領土完整是中國外交政策一貫堅持的原則,但中國不可能忽視一個與自己有着4300公裡邊界線和諸多共同利益的鄰國。隨着時間推移,各國對中國的外交智慧會看得更清楚: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彈藥,不採取任何延宕衝突、延長苦難的行動;追問衝突根源,從而為談判解決指明出路。

持懷疑態度的人會問:如果中國的對外政策如此務實,又怎麼解釋“戰狼外交”?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美國國會領導人竄訪台灣,還是指責新疆搞“種族滅絕”、支持香港的反政府騷亂等,這些問題無不關乎中國內政。在上述問題上,中國並不是挑事者,而是在捍衛本國的“紅線”。

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老百姓和決策者在涉及主權的問題上極為敏感。在他們看來,任何對中國邊界的侵蝕都不啻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一幕幕國恥的重演,當時台灣、新疆和香港都曾是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的對象。主權至上的理念深深紮根在中國人頭腦中。歷史上很長時間,中國一直面臨著強大游牧鄰國的威脅。中國在近代更是多次面臨“炮艦外交”。即使在1949年後,新中國也遭受了數十年的封鎖和制裁。

因此,維護國家主權不僅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在給中國外交官貼上“戰狼”標籤之前,應該先換位思考一下。

西方外交界盛行的另一種說法是,中國越來越敢於設置國際議程,提供有別於西方的選擇。

這種“另起爐灶”的指責並不公平。毫無疑問,中國正在全球事務中尋求更大的發言權和話語權,這反映了世界新的力量對比。試想,有哪個國家會提出無助於提升自身影響力的倡議?但如果認為中國提出的倡議旨在削弱夥伴國的經濟自主,則不免太過牽強。

應該看到,在提出合作倡議時,中國其實也為自己的行為劃定了邊界。這個過程本質上是互惠的:中國可以收穫道義合法性,夥伴國則可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何樂而不為?套用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話,這難道不比“10億人生活在憤怒和孤立中”或公然挑戰國際準則要好得多麼?

不妨把“一帶一路”倡議作為“試驗田”,檢驗中國是不是真心推動有效的全球發展合作,以及是不是真正不干涉他國內政、追求互利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指責中國貶低民主等西方概念。實際上,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些人倒打一耙,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不自信。絕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民主若要管用、有效,就必須因地制宜,他們越來越反感西方的雙重標準。一方面,西方儘管試圖在國內重振民主,但在國際事務中的表現卻越來越不民主。另一方面,西方一直在宣揚“民主vs威權”敘事,但其夥伴和盟國卻並非都能達到西方的“民主”標準。

中國認為,民主的真諦是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不僅在國內要搞民主,在國際上也要如此。如果國際社會的一些成員被剝奪了平等發聲的權利或被迫選邊站隊,如果有些國家為服務國內政治而對國際義務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態度,世界就很難說是民主的。

與少數國家相反,中國不會輕易作出國際承諾,但一旦承諾,就會言必信、行必果,無論是千年發展目標、入世承諾還是減排目標都是如此。中國在對外援助上也是說到做到,從不附帶政治條件。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修橋修路、種植高產水稻、發展人力資源、減緩氣候變化等。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贏得更多的朋友和市場,自然更好。

西方要做的,應該是以開放的心態跟中國打交道,而不是推己及人,用自己的歷史去揣摩中國的意圖。繼續呆在“信息繭房”里、不斷誤讀歪曲中國,只會導致西方口口聲聲要避免的後果,整個世界都會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