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從二十大報告看中國國際戰略

2022-11-11

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與指導原則。中共二十大報告重點聚焦國內層面,但也包括國際層面內容。與2017年的十九大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對國際部分的論述篇幅更大,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及對中國對外戰略的表述既有延續也有創新。

二十大報告對國際形勢總的判斷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這既是由於新冠疫情的深刻影響,更是因為大國關係的重大轉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逆全球化、民粹主義等政治思潮興起。一些主要國家將本國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問題簡單歸結為經濟全球化,繼而重拾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政策,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搖身一變成為逆全球化的棋手,使本來就處於艱難復蘇中的全球經濟更加舉步維艱。與此同時,一些國家通過煽動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情緒,渲染國家安全威脅,鼓吹大國戰略競爭,對外政策表現出日益強烈的安全化、意識形態化趨向,導致大國關係急劇緊張。

二是局部衝突與動蕩頻發。俄烏衝突是最突出體現。這一衝突發生於具有重要地緣戰略意義的歐亞大陸,直接關涉到俄羅斯、美歐等世界主要戰略力量,間接影響到幾乎所有國家。因衝突而引發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難民危機進一步增加了國際局勢動蕩。不斷增加的核大戰風險更令國際社會憂慮重重。

三是全球性問題加劇。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的應對離不開國際合作,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合作。但在當前背景下,大國合作即便存在可能,也是極為有限的,不足以應對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因而,二十大報告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與十九大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並未使用“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的傳統表達,這在邏輯上與“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以及“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的基調一致。顯然,二十大報告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部環境的判斷更加嚴峻。在回顧過去五年來的成就時,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的重大挑戰。在未來,這種挑戰依然存在,甚至會加大。因此,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需要“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因之,中國在強調發展的同時更加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在強調開放的同時更注重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但同時,二十大報告也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這意味着中國仍認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民意,是歷史發展的前進方向,爭取這一前景是可能的。

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變化,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外交戰略的使命任務與實現路徑。從宗旨與目標上說,“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路徑上說,中國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鑒於國際和平面臨著重大威脅,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干涉別國內政、搞雙重標準。在中國看來,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是國際和平與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積極力量,中國必然要與之堅持不懈地鬥爭。

鑒於大國是國際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國之間和平共處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最基礎條件。因此,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其中,“和平共處”是本次報告新寫入的,突出了其重要性。鑒於逆全球化思潮及其政策表現的影響,中國除了表示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之外,還特別提出要“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即引導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因此,二十大報告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鑒於全球性挑戰的加劇以及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着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等問題,中國將繼續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以“推動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從正面反駁了某些國家將中國界定為“修正主義”大國的錯誤論斷。

二十大報告對中國所致力於維護的國際體系、國際秩序、國際規則的基本要義做了明確說明,即“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認為,這一國際體系、國際秩序、國際規則代表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具有廣泛的權威性,應當得到維護與加強。為此,中國明確表示“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與十九大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不僅強調了中國堅持什麼,還突出了中國反對什麼。這反映出中國外交更加立場鮮明,更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