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陶文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印太經濟框架」能成功嗎

2022-05-27
Tao-wenzhao.jpg

當地時間5月23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美國、韓國、日本、印度等13國成為初始成員。拜登表示,“這個框架是一個承諾,承諾與我們在本地區的親密朋友和夥伴合作,以應對確保21世紀經濟競爭力所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他含蓄地沒有說出這個挑戰就是中國。

框架大致包括四方面:互聯互通的經濟(貿易)、有韌性的經濟(供應鏈)、清潔的經濟(清潔能源)和公平的經濟(反腐敗)。之所以在日本宣布啟動,用意是明顯的。日本是美國盟友中最大的經濟體,拜登政府希望日本在這個框架中起帶頭羊作用。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僅強調其象徵意義,稱框架表明美國“在經濟領域永遠是太平洋的一部分”。不過,啟動只表示美國與相關國家“磋商的開始”,至於框架本身,用伊曼紐爾的話說,細節將會在磋商過程中進一步補充。

為什麼提出這樣一個框架

“印太戰略”由特朗普政府提出。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表了一份關於“印太戰略”的報告,但其中沒有提到經濟問題,特朗普政府任內對有關印太地區的經濟問題也沒有做過專門闡述。國防部報告不提經濟,人們並不覺得奇怪,而鑒於特朗普政府的混亂、隨意與非常規,沒有專門闡述人們也不感到奇怪。

今年2月,拜登政府發表白宮文件《印太戰略報告》,該報告雄心勃勃,既要廣義看待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競爭,又要“聚焦於本地區的每一個角落”,雖然報告也沒有解釋如何才能做到。報告稱,美國將推出一個印太地區的經濟框架,並簡單地提到幾個方面。幾個月來,拜登政府不同部門的官員在不同場合提到了這個框架,但都是零敲碎打,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的高官直到最近還抱怨“有很多細節我們還不知道”。目前看,拜登政府是處於困境中:沒有經濟框架,印太戰略不完整;要提出一個經濟框架,在該地區已經有RCEP和CPTPP的情況下,實在是難。

CPTPP由奧巴馬政府主導的TPP發展而來。當初奧巴馬說得很清楚,成立這個機制,就是要“確保由美國而不是別的國家如中國來書寫本世紀貿易規則”。但共和黨人另有看法,參議院對TPP始終抵制,特朗普在競選中更是極盡抹黑之能事,把它說成是美國談的最糟的協定,並在上台後立即宣布退出。民主黨人忘不了當年受共和黨狙擊以致被迫退出的教訓,因此拜登不可能再次加入TPP,於是只能選擇這樣一個難以捉摸的框架,它不必經過國會,不必與共和黨再度較量。

新框架的成功把握不大

直至現在,這還是一個沒有具體內容的框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鮮有成功的把握。原因如下。

第一,在RCEP與CPTPP順利付諸實施之後,包括美國盟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已經與這兩個對各自國家經濟都十分重要的多邊機制緊密連接在一起,美國已經失去對被本地區經濟貿易的主導權。

第二,本地區國家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各有不同打算,美國希望通過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的關係來束縛、牽制中國,本地區國家則是希望進一步打開美國市場。拜登政府為保護本國就業崗位(這是特朗普反對TPP的主要理由)並不准備進一步開放美國大市場。這樣,這個框架對本地區國家也就沒有多少吸引力。有官員和學者已經指出,美國這個框架提出的要求與優惠措施是不相稱的,要求很多,優惠措施很少,也就是說它不是互惠的。在經貿方面,只有互惠才能成功,單方面受惠是難以成功的。

第三,中國與本地區國家的經濟關係是美國破壞不了的。長期以來,中國是東盟、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這種強勁的經濟關係後勁很足,那就是中國本身的經濟規模和超大市場,是中國持續的經濟增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次發聲,認為中國是東盟發展的機遇。日前他再次指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佔比已增加,若不和中國發展貿易,不僅會付出很大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這是理性的聲音。

第四,與地區國家產業鏈的合作是拜登政府極其重視的。拜登此次訪問東亞的第一個節目是訪問韓國三星電子,他發表講話表示,通過俄烏衝突可以認識到,只有加強供應鏈,才能避免在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依賴價值觀不同的國家。顯然,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的供應鏈聯繫,疏離它們與中國的關係,是拜登政府提出這一框架的重要原因。但供應鏈、價值鏈不是哪個人、哪個政府可以刻意製造的,它是全球化過程中通過長期有效的經濟實踐自然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此次疫情對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是一次巨大衝擊,但並沒有削弱中國的地位,這證明了中國的重要性。美國想人為操縱供應鏈恐怕是難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