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何偉文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2022:翻開新的一頁

2022-01-19

一年前,也就是2020年的12月21日,我寫了一篇題為《是時候翻開新的一頁了》的文章,期待在喬·拜登當選總統之後中美貿易關係有所改善。令人失望的是,整整一年過去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在11月中旬舉行的重要視頻峰會上,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為雙邊關係制定了框架和指導方針。一年來,雙方還進行了密集的部長級會談,這些會談都富有建設性。然而在行動上,美國卻幾乎沒有做出多少改變,所以,目前的緊張局勢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緩解。

拜登的遏制政策

拜登政府仍然保持着對37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儘管中國方面和美國國內的人們要求取消這些關稅。美國財長珍妮特·耶倫曾明確表示,關稅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它只會損害美國的經濟。美國企業界要求取消關稅的強烈呼聲也日漸高漲。然而,美國貿易代表仍未取消關稅,只是加快了關稅排除的流程。

去年下半年,單邊的制裁和高科技限制反而進一步加強了。美國國會於10月29日通過《安全設備法》,加緊了對華為和中興的限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布了一個設備及服務清單,稱這些設備和服務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同時還終止了對中國電信美洲公司提供服務的授權。11月24日和1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先後宣布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半導體芯片、量子計算等領域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制裁,起先是12家,最終達到34家。

拜登總統在拉攏美國盟友遏制中國方面最是熟練。其政府在印太地區發起“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建立了“美英澳安全夥伴關係”(AUKUS),並與歐盟成立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6月下旬,在英國康沃爾舉行的G7峰會宣布了“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倡議,以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隨後舉行的美歐峰會啟動TTC,其目標是在“共享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之間整合半導體芯片及其他領先技術的供應鏈,以“排擠中國”。就在不久前,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出訪東南亞,目的是建立一個能夠削弱中國的印太經濟框架。

貿易已經越來越被政治和意識形態所劫持。美國參議院以“強制勞動”為借口,通過了禁止進口中國新疆產品的法案。看來,這些參議員們喜歡謊言,這些謊言被用於製造新的武器,來妖魔化中國,阻撓新疆的對外貿易。

這些事態都加劇了中美雙邊關係,包括貿易關係的緊張。它體現了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的兩個鮮明特徵。首先是價值取向,其整個貿易政策都受到美國所宣稱的“民主”和“人權”這一核心價值觀的左右。在拜登政府看來,中國作為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完全不同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決定了它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必須予以壓制。

第二個特徵是霸權取向。顯然,拜登政府不能容忍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接近美國(2021年中國GDP將達到美國的75%左右,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接近的)。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正在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在美國的國內政治生態中,“反華立場”已經變成政治正確。

政策無效

然而,反華政策卻未能壓制雙邊貿易,諷刺的是,中美雙邊貿易一直在蓬勃發展。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美雙邊貿易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0.2%,比受貿易戰影響之前的2018年全年(當年創下雙邊貿易歷史最高記錄)還要高7.7%。2021年全年,中美兩國貿易額有可能達到7500億美元,而2018年為6335億美元。2021年中國對美出口增加了900多億美元,進口增加250億美元。

2021年前11個月,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也有所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長21.4%,達到1572億美元。

對高科技貿易(尤其是半導體芯片)的嚴格限制也沒起多大作用。2021年前10個月,中國國內芯片產量同比增長22.2%;前11個月,中國芯片出口增長34%,進口增長23.4%。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仍在快速增加。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弗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在人工智能、5G和量子計算方面已經超過美國。中國關於人工智能的論文數量是美國的六倍,全球87%的5G基站、全球五大5G技術供應商中的兩家都在中國,而美國是零。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芯片供應商,佔據全球市場的40%。

美國及其盟友為遏制中國而結盟,但也收效甚微。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6305.4億美元,而美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僅為2788.1億美元。過去三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45.3%,美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34.1%。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是美國與東盟貿易的2.26倍,而三年前為2.15倍。同一時期,中歐貿易增長了33.8%,美歐貿易則增長了相對微不足道的8.2%。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開始生效,該協定涉及全球貿易額的30%,成員包括中國、東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但不包括美國。

幾乎可以說,華盛頓的遏制政策是無效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美國的第一個錯誤是它的戰略目標錯了。它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主導地位的最大威脅,但其實中國都不是。美國的出發點(美國霸權)是個大問題。世界秩序是建立在以聯合國及《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多邊主義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單一國家的主導之上。

中國發展經濟只是為了改善14億人民的生活,不是為了取代美國。當中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時候,它的GDP總量為28萬億美元,比目前的美國還要多1/3。即便如此,中國的人均GDP也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門檻,僅為美國的30%。所以,何來威脅?

美國的第二個錯誤是它完全無視全球經濟規律。中美兩國的經濟都是以全球供應鏈為基礎運行的,全球供應鏈是在全球範圍內對各種資源、資本、技術、市場和人才進行最有效配置,它只遵循經濟規律,而不是政府的意願。

未來的道路

中美兩國首先都要有後見之明,要吸取主要教訓,然後才能期待用現實可行的方式管控分歧、促進合作。

首先,正如習主席和拜登總統在11月視頻峰會上商定的,兩國政府都要為和平共處制定具體的指導方針。和平共處以五項原則為基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因此,美國不應試圖抑制中國的成功,而應該為了兩國的繁榮進行合作。美國不應再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因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美國也不應在新疆問題上挑戰中國,因為這是中國的內政。通過尋求平等互利,貿易問題是可以與政治因素脫鉤的。

第二,兩國政府的貿易團隊應當啟動認真的實質性磋商,以確定戰略性問題和現實問題。雙方應成立各類特設專家研究小組,透徹研究主要的問題與關切,並設法找到共同立場,為兩國政府提出可行的建議。在此過程中,美國應取消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

第三,兩國行業協會和商會應當建立人工智能、5G、半導體、量子計算、網絡安全等領域的聯合工作組,為解決合作與安全方面的問題提供可行方案。這一機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開放、平等、互利的中美供應鏈。

第四,應大力鼓勵地方合作,特別是美國州與中國省之間的合作。這些合作應當涵蓋氣候變化、替代能源、人工智能、跨境電商、5G、農業、生物技術和資本市場等領域。

中美兩國政府和商界在2022年所付出的合理而富有建設性的努力,應該是尋求新的途徑來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讓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在未來幾年建立穩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