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馮仲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中歐關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21-04-29
505.jpg

當前中歐關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緊張局面。3月22日,歐盟外長會議宣布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由對中國實施制裁。這是歐盟30年來首次對中國實行制裁,對中歐關係無疑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中國也對歐盟的制裁進行了反擊。

歐盟對華制裁涉及4人和1個實體,中方制裁包括歐方10人和4個實體。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相互制裁之後均做了努力,以阻止關係惡化。4月7日,也即雙方宣布實施制裁之後不到三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雙方均表達了希望中德和中歐關係保持穩定發展的意願。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又同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默克爾總理舉行了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是中歐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同時三國領導人還就中歐關係、抗疫合作以及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如果說,前面提到的中德領導人通話的目的是通過管控衝突遏制中歐矛盾升級,那麼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則傳遞出了中歐在全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一如既往高度重視開展相互合作的信號。

需要承認,當前中歐關係正經受着新的考驗。歐盟以及一些成員國的對華政策面臨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歐洲反華勢力在所謂新疆人權問題、香港民主問題、台海和平問題、南海國際秩序問題等四個方面對中國發起攻擊。歐洲輿論中不乏理性聲音,但更多的是一窩蜂似的對中國發難。而近年來歐盟官方將中國既看作合作夥伴又視為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西方國家中長期存在的所謂意識形態鬥士。美國拜登政府上台以來馬不停蹄地拉攏歐洲,加大雙方在對華政策上的協調,助長了歐盟對華政策的強硬性。很多中國人十分關注拜登上台以後首次召集的美日澳印四國峰會,以及美日、美韓分別舉行的外長和防長“2+2會議”,然而事實上,美國新政府對歐洲盟國花的力氣更大。拜登大講特講美國回來了,主要是說給歐洲國家聽的,旨在消除特朗普四年給跨大西洋關係造成的消極影響,推動歐美形成對華統一戰線。除拜登本人先後在線上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和歐盟成員國首腦會議之外,國務卿布林肯還親自到訪歐洲,出席北約外長會議,並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舉行磋商。歐盟對華實施制裁、歐盟印太戰略的形成均是歐盟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了歐美對華協調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儘管有上述挑戰,而且中歐關係也面臨現實的考驗,但中歐之間的很多共同利益也是實實在在的,彼此仍存在重要的合作機遇。中國市場和經濟強勁復蘇對歐洲國家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習近平主席通話和視頻峰會上均強調了這一點,指出中國率先恢復經濟增長對世界是好消息,德方重視中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給德中、歐中合作帶來的重要機遇,願同中方深化互惠互利的經貿合作,就數字經濟、網絡安全等問題加強溝通,對各國企業一視同仁,避免貿易壁壘。習近平主席則利用中法德視頻峰會強調中方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包括法、德企業在內的外商投資企業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制裁風波發生後,歐洲一些媒體猜測德中官方交往將受到影響,而默克爾總理明確表示德方願同中方一道籌備好新一輪德中政府磋商。除經貿合作外,中歐深信雙方在多邊框架下加強合作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

總之,對於中歐關係一方面要看到中歐相互間的分歧和矛盾之處,以及拜登政府與歐洲國家迅速走近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美國的利益並不等於歐洲國家的利益。儘管拜登與特朗普不同,大肆渲染所謂民主與專制相抗衡,並以此重振歐美價值觀聯盟,但德法等歐洲國家之所以公開反對把中國作為新冷戰的一方,正是因為這些國家認為與中國對抗不符合歐洲利益。

未來幾年對於世界格局尤其是大國關係來說極為關鍵。中歐一方面需要管控和適應彼此關係中競爭性增大的新情況,並探索出務實、理性、平衡的新關係模式,另一方面也有責任加強交流和合作,阻止世界再現大國對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