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國會騷亂事件:美國的衰敗抑或重生?

2021-02-24
Chen.gif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因對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不滿而“圍堵”、“佔領”國會大廈並引發騷亂。對於本次事件的性質,美國社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未遂政變”、“國內暴亂”、“國內恐怖主義”等。然而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是對美國民主共和制度的諷刺與打擊,也是對美國國際形象的重大挫傷。不過,若美國朝野上下以此為鏡鑒,放下盲目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與權力自信,專心於國家治理能力建設和國內重大議題的應對,該事件未必不是一個新美國華麗登場的起點。

第一,該事件重創了美國民主制度的權威性與成熟性,展現出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制國家正面臨現實的民主憲政危機。民主政體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政權的有序更迭,原本這也是美國等民主國家引以為傲的政治資本,現如今卻成為了政治挑戰。1月8日,日本《每日新聞》發表題為《這是民主大國的歷史污點》的社論,指出“企圖以暴力手段阻止權力在民主制度下的有序過渡,這在美國歷史上聞所未聞。對於世界民主大國之典範的美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污點”。為挽回美國民主與法治的顏面,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對特朗普的彈劾案,令其成為首位任內兩次遭到彈劾的總統。此舉的主觀意義一方面在於追究特朗普在國會騷亂事件中的責任,以彰顯美國法治社會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宣告特朗普的“政治死亡”,阻斷其2024年再次參選總統的可能。此舉毫無意外地被特朗普稱為政治“獵巫”、“政治追殺”,同時可能引起共和黨的反對以及支持特朗普群體的反抗,進一步撕裂美國政治與社會。顯然,該事件令美國政局進退維谷:若不採取措施則可能縱容此類事件,這無疑給美國民主與法治造成重大損害;若採取措施則可能助長社會對立情緒,埋下長期分化的惡果。就此而言,美國確實遇到了大麻煩。

第二,該事件說明美國底層民眾的憤怒、失望與無助,說明嚴重的社會撕裂、巨大的貧富分化、消失的價值共識等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大國內挑戰。美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事強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其構成實在的安全威脅。因此,美國最大的敵人不可能來自國外,只可能來自內部。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乍得·哈斯表示,本次事件說明後美國世界的到來“與其說是因為其他國家不可避免的崛起,不如說是美國自作自受”。實際上,美國所表現出的經濟分化、社會固化、政治衰敗以及在國際上的傲慢與偏見正在拖着美國走下坡路。因此,哈斯建議:“我們需要有點自知之明。美國遠不像許多美國人認為的那樣獨一無二,包括在涉及民主倒退的威脅時也是如此,業已發生的一切應該消除美國例外論的觀念。”

第三,該事件進一步導致美國國際形象受損,民主燈塔不再閃耀,戰略信譽嚴重崩塌,美國領導世界恐難以復現。美國自詡“上帝的選民”、“民主燈塔”,是“人類最後的希望”。這一點不僅美國人堅信不疑,在國際上也有一大批信眾。然而,此次事件令美國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有位美國學者坦言,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對美國的榜樣力量、聲譽甚至對民主自身的聲譽造成可怕的損害。“美國人對民主的呼籲會被輕蔑地回擊:你們不再相信民主,我們為什麼還要相信?”不僅如此,美國的戰略信譽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這一點充分體現在美國盟友的反應上。美國同盟體系的護持一方面在於美國的實力優勢,另一方面在於美國民主體制與其盟友國家具有同質性,並因此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任。然而,國會騷亂事件卻從根本上損害了同盟體系的戰略互信支柱。哈斯坦言,經過此次事件,“盟友們別無選擇,只能質疑它們把自身安全託付給美國的決定”。在此背景下,美國何以再次充任世界領導者角色?這是對心心念念要“領導世界”的民主黨政府提出的最緊要問題。

第四,該事件也給美國帶來了變革的契機,如果運用得當,美國仍能實現浴火重生,獲得新的發展。從歷史上看,美國經歷了多次國內外危機,但最終都通過反思、辯論、政策調整與變革而轉危為機,這也造就了美國超強的自我糾錯與修復能力,從而令不斷泛起的“美國衰落論”破產。本次事件對美國的衝擊是巨大的,但同時也是對美國的一次危機預警,提醒着美國當政者必須要對根深蒂固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問題予以重視,必須要將政黨利益讓位於大眾利益,將黨派之爭轉化為治理能力競爭,不斷鞏固與擴大中產階級群體,並拿出實際有力的行動來回應解決底層民眾的關切,讓“美國夢”再放光芒。然而,知易行難。事實上,自奧巴馬政府以來,無論是民主黨政府還是共和黨政府都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收效甚微。這再一次說明,對美國而言,國內問題遠比國際問題更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