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十四五」規劃帶給世界正能量

2020-11-03

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日前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未來五到15年中國的發展藍圖,預示着行穩致遠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越來多的正能量。

首先,全會把脈世界未來走勢。全會認為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括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全會強調要深刻認識國際環境的新矛盾新挑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樹立底線思維,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對中國發展具有特殊意義,是繼今年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即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開始。與此同時,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步入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備受衝擊,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備受挑戰,跨國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多,大國博弈加劇,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備受考驗,中國發展唯有迎難而上。

其次,中國經濟新進步引領疫後世界復蘇。“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包括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託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現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率先復蘇,今年有望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實現唯一的正增長。“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面着力擴大內需,一面堅持並擴大對外開放。當前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嚴峻,疫情導致世界經濟衰退和經濟全球化退潮,與此同時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泛濫,大國科技競爭加劇,外需明顯低迷。為此中國及時調整發展戰略,轉向以國內市場和科技自主創新為主,以國際市場為輔,但中國的經濟增長與龐大需求必將有力帶動世界復蘇。

再次,中國外交助力世界和平與國際安全。全會提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無意跟任何國家打冷戰熱戰,堅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既不追求一枝獨秀,也不搞你輸我贏。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最後,中國和平崛起將幫助形成疫後多極新格局。全球新冠疫情中主要大國抗疫表現不一,美國由於政府抗疫不力,致使疫情持續惡化,確診與死亡病例均佔全球首位,經濟損失巨大,國際形象一落千丈,俄羅斯與歐盟雖然抗疫壓力大,但仍在攻堅克難。當今國際格局既非美國獨霸,亦非中美“兩極”,而是包括美、中、俄、歐四大力量的“不均衡多極”。

過去五年,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台階,預計今年GDP將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升級換代,韌性更足,質量更高,並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屆時中國有望在多極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