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嚴語 台海問題時事評論員

美國正走出對台政策「模糊」

2020-09-21
Yan-Yu.jpg

在中美戰略博弈持續加劇和美國大選的雙重刺激下,特朗普政府顯著加大對華打“台灣牌”的力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稱台灣為“國家”;

美國指派衛生部長阿扎訪台,級別創歷史最高;

美國準備對台出售僅對核心盟友出售的“海上衛士”大型無人偵察機;

美國準備指派主管經濟的副國務卿克拉奇甚至商務部長羅斯訪台,與台展開首次“經濟與商業對話”,並朝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方向邁進……

凡此種種,都推動美台關係升溫。美國為何會如此大幅提升與台灣的實質關係?這背後又折射了美國對台政策怎樣的調整?

美國對台政策的清晰化轉向

1979年以來,美國對台長期維持模糊政策,既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也從未否認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既不表態會協防台灣,也不聲明不會協防台灣。但隨着中美戰略博弈的不斷升級,挺台遏華目前已成為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的基本共識。共和黨自不待言,民主黨2020年黨綱也刪除了“一中政策”,但刻意保留《與台灣關係法》,挺台意味濃厚。可以預測,未來無論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上台,美國對台政策都將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一是對美台關係定位由“非官方關係”轉向“官方關係”。無論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是美國《與台灣關係法》,美國只能同台灣維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但特朗普政府明顯打破這一承諾,公開與島內蔡英文當局發展所謂“官方關係”,而且姿態越來越高調,並解密了1982年的“對台六項保證”,其中第五條是“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

二是由對兩岸“雙重威懾”轉向對中國大陸“單向威懾”。美國對海峽兩岸長期奉行兩面平衡策略,對雙方同時施壓,既防“陸統”也防“台獨”。但近年明顯轉向,打破了以往對台實質關係特別是軍事合作方面“只做不說”的模式,轉向“既做又說”,由低調行事轉向高調作態,頻頻對中國大陸單方面極限施壓。這將向蔡英文當局釋放“美國可信賴”的信號,讓蔡以為美國支持台灣就是支持“台獨”,從而鼓動蔡以更大力度加速“台獨”布局。

三是對台海局勢由維持現狀轉向破壞現狀。美國以往長期反對兩岸單方面改變現狀,對陳水扁“修憲公投”嚴令斥責。但美國對蔡英文“柔性台獨”、“文化台獨”、“修法台獨”等採取綏靖慫恿政策,不加約束。美國還赤膊上陣,通過內閣級官員訪台和大規模對台軍售等與台灣建立准國家、准外交、准同盟關係,不斷改變台海現狀。

四是美國的“一中政策”由“一法三公報”轉向“多法三公報”。除《與台灣關係法》,美國還相繼通過了《與台灣交往法》、《台灣邦交國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簡稱“台北法”)等多項涉台法律。目前美國國會正積極醞釀“台灣保證法”、“台灣防衛法”、“防止台灣遭入侵法”、“台灣主權象徵法”以及“台灣使節法”等激進法案。美國此舉意在構建涉台立法體系,為對台政策建立制度性框架,確保未來無論誰執政都必須遵循法律約束繼續推進與台灣的關係,以此抵消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

清晰化轉向的深層動因

美國之所以在台灣問題上動作頻頻,背後隱藏着多層複雜原因。

短期來看,是為博取選舉利益,拉高民意支持。特朗普選情能夠止跌回升,由之前的岌岌可危到現在的與拜登呈現膠着狀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斷甩鍋中國大陸,幾乎無時不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而利用台灣問題塑造對華強硬姿態,無疑是其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優先選項。

中期來看,是要重新搶佔台海局勢主導權。美國評估大陸的兩岸融合策略是加大對台磁吸,日趨加強大陸對兩岸關係主動權和主導權。因而美國需要趁中國大陸將強未強、似起未起之際,加大對台海控局力度,以防將來再無介入能力和空間。

長期來看,是利用台灣問題消耗中國大陸政治、經濟、軍事及戰略資源,使得中國大陸無法集中精力做好自身發展,更無足夠力量來解決台灣,以此遲滯整個復興進程,遲滯兩岸統一進程。

清晰化轉向的效果評估

台灣問題向來是中美之間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美國大幅提升與台灣實質關係,不斷挑戰中國大陸底線,勢必加劇台海緊張局勢。近段時間以來,中美軍艦在台海地區頻頻過招,對峙氛圍顯著增強,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雙方若稍有不慎,擦槍走火,就有可能引發大規模衝突甚至戰爭,美國有可能被迫跌入戰爭泥潭,後續風險不容低估。

與此同時,美國對台政策清晰化轉向,有可能被島內蔡英文當局綁架和利用。美國不斷拋出各種挺台動作,可能直接引發蔡英文當局的誤判,誤以為美國支持台灣就是支持“台獨”。有了美國的加持,蔡英文當局將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甚至有可能推進“修憲公投”,直接挑動大陸敏感神經,迫使大陸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動用非和平方式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屆時,是選擇為台而戰,還是棄台而去,美國將面臨兩難。若是為台而戰,就有可能被迫捲入一場與中國大陸曠日持久的全面戰爭,甚至是“核大戰”,而這顯然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若是棄台而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信譽又將遭受嚴重考驗,將來美國的盟友是否還會繼續信任美國,將被打上巨大的問號。

由此可以看出,對台政策清晰化轉向,對美國而言整體效果是短多長空。短時間來看,似乎可以利用台灣問題來激怒中國大陸,但若從長時段來看,反而將美國置於兩難的境地。未來美國無論是挺台還是棄台,都將承受巨大的風險和考驗。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對台政策呈現短暫的清晰化,允許李登輝訪美,直接引發第三次台海危機。本世紀初,小布殊總統剛上台不久,對台政策再度清晰化,聲稱“將不遺餘力協防台灣”,直接刺激了陳水扁的“台獨”囂張氣焰,導致台海危機一觸即發。為防止自身利益受損,美國不得不由總統親自出面,痛斥陳水扁是“麻煩製造者”,以緊急控局收場,防止事端升級。

殷鑒不遠。美國對台政策再次呈現清晰化轉向,對美國究竟意味着什麼,後續會帶來哪些影響,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