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止跌回穩是當前中美關係的首要問題

2020-09-08
陳積敏.gif

當前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新低點,這種狀態不符合中國的戰略預期,不符合兩國戰略利益與兩國人民的福祉,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之所以走到這一步,與美國部分政客的政治操作及美國政治周期有直接聯繫。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部分政客對華言論“火藥味”十足,甚至積極鼓吹“新冷戰”,然而今年5月美國政府發佈的對華政策性文件則理性得多。

從主觀上講,中國希望中美關係能儘快走出低谷,迎來新的發展。可以說,止跌回穩是當前中美關係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一個問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當然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然而,美方的政策與行動並不在中國可以影響與控制的範圍之內。實際上,“不干涉內政”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因此對美方該做什麼,中國不想也不便過問。所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應成為中方應對策略的基本要求。中國對美外交的基本立場與原則應保持連續性與穩定性,並在此基礎上加以運籌,促進雙邊關係轉圜與改善。

具體而言,中國的應對主要包括兩大層面。

從消極方面看,中美應防止戰略誤判,對可能的戰略衝突點,如台灣、南海等問題構建危機防控機制。近期,美國在台灣、南海問題上不斷試探中方底線與耐心,這種行為是非常危險與不負責任的。對此,中方也做出一定的反應。雙方的交鋒引起外界對中美之間會否走向局部衝突的討論。應該說,雙方對於“不衝突、不對抗”是有基本共識的,然而問題在於一線人員會否發生戰略誤判,以至引發擦槍走火事件,繼而將兩國推向局部衝突。從這個角度來說,危機預防與管控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從可能性上說,無論中方還是美方均對此持類似意見,這為相關機制的構建與強化提供了政治基礎。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在最新對華政策文件中表示,美國將保持與中國就戰略意圖溝通展開防務聯繫與交流,防止並管控危機,減少可能引發衝突的誤判與誤解風險,繼續在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美軍也繼續與解放軍就開展有效的危機溝通保持接觸,包括保留為計劃外情況降溫的響應渠道。8月6日,中美防長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通話,美國防長表達了年底訪華的意願。這些軍事領域的交流與互動既是當前中美關係的少有亮點,也是穩定雙邊關係的一個保障。

從積極方面看,主要包括:

1)保持與加強包括元首會晤在內的高層級交流,準確理解對方戰略意圖。一定程度上說,中美對對方戰略意圖的認知存在信息不對稱,尤其是美方對中國戰略意圖的理解有很大偏差。例如,美國認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是要改變國際秩序,美國最新對華政策文件表示,“中共選擇利用自由開放的、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並試圖重塑對其中立的國際體系。北京公開聲稱尋求按照中共的利益與意識形態改造國際秩序”。然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目的既不是將現有秩序推翻,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推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將此視為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具體實踐,而美方則認為這是要改變國際秩序的挑戰性行為。顯見,中國需要更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戰略意圖,而保持高層戰略溝通尤其是元首外交至關重要。

2)發掘共同利益領域(如司法)並加強這些領域的合作。當前,美國對華政策基調是戰略競爭,但不排斥可能情況下的合作,甚至歡迎這種合作,如芬太尼、非法移民等執法合作。美國對華政策文件指出,“美國意識到中美兩種體系間的長期戰略競爭”,但“競爭不必要帶來對抗或衝突”,“我們仍然對建設性、結果導向型接觸以及與中國在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持開放態度”。本質而言,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有兩個關鍵詞,即“建設性”與“結果導向”。主觀上,美國希望與中國構建建設性關係,但最終取決於中美戰略互動及美方的實際獲益。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也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開展與美國的合作。

3)維護與促進兩國的社會文化交流,努力建構對對方的正面認知。美方對華採取“全政府”戰略競爭政策,但尚未展開廣泛的社會動員,若實現“全政府+全社會”戰略競爭模式,中美關係將陷入極為不利且難以逆轉的境地。需要認識到,中美社會文化交流面臨重大挑戰,如美國已採取諸多限制中國媒體在美活動的措施;執法部門甚至對美國高校施壓,迫使一些高校中斷與孔子學院的合作,美國國務院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列為外國使團;美方中止與中國內地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所有富布賴特交流項目;美國部分高校中止由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的訪問學者交流,等等。與此同時,美國公眾對華好感度降至新低。蓋洛普2020年2月份的調查顯示,僅有33%的受訪者對中國有好感,比2018年下滑20個百分點。7月,皮尤的一份民調也顯示,對華持負面態度的受訪者比例達到73%,比3月份提高了7個百分點,另有5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者,甚至26%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敵人。這反映出美國政府在塑造民意方面的能力與效果,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加強兩國社會人文交流,尤其是年輕人的溝通,對雙邊關係持久穩定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個巴掌拍不響。中美關係能否回歸正常狀態,不是中國一方積極努力就可以決定的。應該說,中方已經釋放出足夠的誠意與善意(如認真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高層在對美政策講話中表達穩定中美關係的意願),現在是美方做出適當反應的時候了。正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言,當前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在於“在中國與現有國際秩序深度融合的情況下,美國能否容納中國,與一個歷史、文化和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美國即將舉行總統選舉,無論下屆政府花落誰家,這都是他們需要認真思考並做出嚴肅回復的必答題。